吴克华听到朱棣的话后,刚准备开口的话,又闭上了嘴。
因为在吴克华看来,朱棣是朱元璋的儿子,那么此时朱棣的态度多多少少代表了朱元璋。
要是此时跟朱元璋唱了反调,那还有好果子吃?
所以还是闭嘴的好。
如果实在要他表态,那他也会人云亦云。
“吴将军你的意思呢?”
吴克华听到邓愈话后,沉声说道:“末将跟四殿下的意见一样。”
人老成精的邓愈自然听出了吴克华的不情愿,于是他让朱棣退了出去。
“说吧,现在只有我们两个人了。”
“是大帅。”
于是吴克华将自己的主张说了一遍。
很快,邓愈把自己的想法和吴克华的一些想法写了奏折,命先锋火速送回京城,请朱元璋定夺。
..............
京城。
皇宫后院。
朱标在接到邓愈发来的八百里急报后,立即来到了朱元璋这里。
蛮夷十万铁骑犯境?
沈氏商行会出手相助?
当朱元璋看到这急报后,足足想了一个时辰才开口。
“标儿,对于沈安说要出手相助这件事,你怎么看?”
其实朱元璋也没有想好。
因为直到今天,朱元璋都没有想明白,沈安想要什么。
当你不知道一个人的目的时,是很难猜的到他的动机的。
所以朱元璋也想多参考下其他人的意见。
“回父皇,二儿臣认为,不管沈安是否要出手,我们都要做好全力以赴的准备。”
“但同时也要防备沈安从背后插我们一刀。”
朱标也是认真的思考了一番。
这个答案说不上惊艳,但胜在中规中矩。
不过,朱标能想到防沈安一手,已经让朱元璋很满意了,朱元璋道:“你说的不错,任何时候都要防一手。”
“你去叫李善长和刘伯温过来。”
“今天就把这事给定了。”
“是父皇。”
.............
很快,在朱元璋和几位大事的商议下,同意了邓愈主动出击的方案。
而对于沈安要帮助这事,朱元璋的态度是:“不主动,不回避,不排斥”的三不原则。
不主动则是不主动与沈安在边关的军队联系,安心打好眼前的仗。
不回避则是不用隐瞒沈安要来帮助的事,不管是真是假要让下面的人知道有这回事。
不排斥则是如果沈安真的出兵相助,那也不要排斥,一起把蛮夷赶出去就行了。
但朱元璋在最后圣旨上,特别强调了要防沈安一手的命令。
接着,朱元璋又往边关送了五万兵马过去。
因为他知道,如果真的开战,边关的兵力肯定是不够的。
所以为了以防万一,只能增兵了。
..............
而另一边的沈安早在朱元璋作出增兵之前,就派出了燧发枪营和神箭营出发至边关了。
沈安给他们的命令是,与明军一起歼灭这十万铁骑,一个不留。
同时沈安还给已经在察合台汗国站稳脚跟的克雷尔和范礼下达了一个最新的指示。
那就是挑起察合台汗国与金帐汗国之间的矛盾,让他们挑起内战。
这是沈安一贯的做事方法。
直接从源头解决问题。
只要察合台汗国发生大的内乱,那各大金帐必然会陷入争权夺利的纷争中,届时就没有精力来掠取中原了。
因为现在无论是朱元璋还是沈安,他们都需要一个稳定的环境发展。
...........
北方大营。
当邓愈收到朱元璋的回复后,立即点兵十万前往潼关,准备迎敌。
另外五万兵马则由吴克华埋伏在潼关城外。
待帖木儿十万铁骑攻城时,从大后方杀出,形成前后夹击之势。
邓愈十分明白两军之间的优缺点。
蛮夷铁骑需要在广阔的地面才能发挥出优势,对于攻城则不擅长,而明军占据地理,只要死守住潼关不被攻破,那这一战就算胜利了。
这当然也是因为兵力不足所做出的战略。
如果现在能有个五十万大军,那直接与蛮夷骑兵正面厮杀完全没有问题。
可惜,那一仗大明折损精锐几十万。
导致现在的大明没有了底气。
但万幸的是,现在整个大明朝粮食充沛,打的起长久的战争。
因此,自邓愈以下的将士们都做好了长期作战的准备。
“报,敌骑兵已近潼关50里。”
“报,敌骑兵已近潼关30里。”
“报,敌骑兵已近潼关10里。”
............
“随我出城迎敌!”
邓愈穿起盔甲,骑上战马,带着五万大军和百门大炮出城迎敌。
不久后。
地面传来一股震动。
接着迎面而来的是一眼看不到尽头的骑兵。
帖木儿的十万铁骑来了。
.............
.............
本书来自:wap.faloo.com。.
安装:下载飞卢小说App签到赚VIP点!
限时:注册会员赠200点卷,立即抢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