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小说网(m.feilu.cc)
首页 > 科幻网游 > 我都机械飞升了,你说是正常都市 > 章节

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3D摄像机

作者:疾风归途

这位网友写道,“就像扫地机器人,你理解吧?其实,植入智能AI和特定程序,智能驾驶程序就成形了。


当然,芯片的选择很重要,但本质上,就是简化操作。”


苏川点头认同,扫地机器人的基础原理确实简单易懂。


然而,他不明白智能驾驶与扫地机器人有何直接关联。


“我大听我的”接着解释:“一个识别图像的基础程序,植入到扫地机里,就相当于赋予了它‘驾驶’的能力。”


这番话让苏川豁然开朗,他意识到,关键在于芯片和高效处理能力。


实验室里的光刻机正是他所需要的工具。


他只需研发出智能识别程序,就能与这些硬件完美对接。


苏川在民科吧的讨论中逐渐领悟,智能驾驶的核心在于3D摄像头的高帧率捕捉(至少300帧)和超快速度的程序识别(纳秒级别),他的悬浮车辆需要的是瞬时反应,否则事故难以避免。


他心中有了清晰的画面:雷达、超声波、3D摄像机、激光测距仪等设备,集成进识别系统,能智能避开障碍,而1纳米级的芯片能承载强大的操作系统,使得车辆能在纳秒间规划路径,甚至预测未来的行车环境。


苏川微笑起来,心中暗自赞叹:“1纳米芯片驱动的智能操作系统,这才是真正的智能驾驶。”


在科技工坊里,苏川正全神贯注地操作着一台精密设备。


他的视线锁定在几台闪烁着复杂矩阵的屏幕上,那是智能驾驶的关键算法模型。


桌面犹如一块磁铁,吸附着无数运算的碎片,构成了智能驾驶的核心逻辑。


程序设计已接近尾声,只需一步——卫星信号的无缝链接。


对于一般车辆,卫星导航可能是锦上添花,但对于搭载先进驾驶系统的“超速飞行器”,它就像第二双眼睛,不可或缺。


一旦与卫星建立联系,这款飞行器就能宣告它的完美诞生。


苏川嘴角微扬,指尖轻触,一行行代码如同乐谱般流畅地输入。


随着他的动作,屏幕上的进度条逐渐填满,“正在同步卫星……”


然而,当期待的同步成功画面尚未出现时,一道警示窗口跳了出来:“卫星连接失败。”


紧接着,一长串的技术协议跃入眼帘,密密麻麻的条款如同一座难以逾越的山峰。


苏川仔细研读,眉头紧锁。


协议中明示,想要接收卫星数据,必须得到官方的严格许可,而这背后的价格昂贵且数据权限有限。


对于智能驾驶系统来说,卫星数据如同生命线,寻常人无法触及。


他心中暗叹,尽管家中不乏珍贵之物,但在这个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那些财富显得如此微不足道。


想要仅凭财力购得卫星使用权,无疑遥不可及。


这让他陷入困境。


此刻,“超速飞行器”的命运就悬在了卫星数据这一环。


没有它,这台飞行器将无法在高速公路上自由翱翔,哪怕是最微小的时间差,也可能引发灾难。


苏川陷入了深思,强行破解卫星数据的念头一闪而过,但他立刻否定了。


卫星数据的安全级别极高,而且掌握这些数据的人寥寥无几,一旦被发现异常,后果不堪设想。


那么,还有什么替代方案呢?难道要依赖于他人?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各大制造商对卫星数据的掌控犹如铁桶阵,几乎不露任何缝隙。


苏川知道,他必须找到一条全新的路径。


苏川在网络上略作探索,试图寻找答案的踪迹,然而如同预期,搜索结果空荡荡的,仿佛被刻意隐藏起来的珍宝。


即使存在相关数据,其获取成本之高昂,足以让人心生退意。


深思片刻后,他决定转向另一个渠道——科普论坛“科学之地”。


在论坛中,苏川发布了求助帖:“尊敬的科技大神们,我的悬浮车项目遭遇难题,无卫星授权如何突破。”


这个提问瞬间引起了论坛里非科班成员的窃笑声,他们深知卫星数据的敏感程度,即使是业界巨头,也往往只能窥得冰山一角,且需签订繁复的协议。


一些网友毫不留情地泼冷水:“没有官方许可,你这是妄想啊。”


“这问题太天真了,卫星数据可不是儿戏。”


然而,一位神秘的科普大神却给出了截然不同的建议:“卫星?那只是个硬件,为何要受制于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嘛。”


此言一出,论坛内顿时掀起热潮,众多网友纷纷附和:“说得对,造一个不就行了。”


“造卫星?简单得很,网上教程一大把。”


苏川盯着屏幕,心中愕然,这就是大佬们的思考方式吗?面对困难,他们选择的是挑战而非依赖。


虽然理智告诉他,卫星的研发绝非易事,曾有的历史显示,那是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象征,与他所熟悉的领域相去甚远。


然而,看着那如潮水般的鼓励,苏川心中的火焰开始燃烧,他意识到,或许,真的可以尝试一下。


他微微颤抖的手指在键盘上落下,心中的疑惑逐渐转变为决心:“或许,我该去论坛深入学习,亲自试一试。”


在众多科技爱好者论坛的热情推动下,尽管苏川内心已有了初步的决心,但对于亲手打造一颗卫星,他仍感到一片茫然。


毕竟,这并非他日常涉足的领域,所掌握的知识也仅限于浅尝辄止的基础理论。


苏川决定在论坛上寻求帮助,提出疑问:“尊敬的大佬们,卫星制作该从何入手呢。”


他明白,这样的提问通常意味着他对这一话题的无知,但在科技迷的聚集地,这样的求知者并不罕见。


果然,立刻有人对他进行了“善意”的调侃:“兄弟,连卫星都不知道吗?你在论坛上的学习成果呢。”


质疑声此起彼伏,仿佛在提醒他论坛的价值远不止于此。


苏川微微一怔,开始在论坛中深入探索。


搜索结果出乎意料,卫星相关的帖子数量竟多达数千,这让他意识到,未来的科技世界确实超乎想象。


他点击进入一个帖子,视频中的主角是个还未成熟的少年,短短一分钟内,他清晰地阐述了卫星的工作原理,并展示了一本密密麻麻的数据笔记,尽管画面有些模糊,但苏川内心的震撼难以言表。


“天哪,我在论坛上竟然不如一个少年。”


他暗自惊叹,“这就是未来的科技力量吗?这么小的年纪就开始研究卫星,到了中学,岂不是要挑战宇宙航行了。”


他心中充满了惊讶,逐渐理解了那些大佬们话语中的严肃。


再次刷新论坛页面,他发现又有新信息出现。


热心的大佬们并未让他失望,有人针对他的问题给出了详细的解答。


他迫不及待地点开回复,发帖者ID名为“星途探索者”,内容详尽且富有引导性:


“若要造卫星,首要的是明确你的目标类型,是军事、通信还是资源卫星?每种都有其独特的系统和设计要素。


再者,卫星的轨道选择也至关重要……”


看着这些富有深度的回复,苏川点头思考,他意识到,第一步就是明确自己的卫星研发方向。


他注意到,每个回应都流露出轻松的语气,似乎认为这比他想象中的更为简单,甚至比光刻机和伪蓄能引擎的制造更加触手可及。


在民间科技论坛里,那些高手们仿佛都有操控星辰的能力,苏川对此不禁心生敬佩。


尽管卫星看似小巧,但内部技术的精妙程度令人叹为观止。


他对这个领域略知一二,因为在前生的记忆中,卫星的形态各异,有的如同掌上明珠般微小,有的则硕大如车轮,直径可达十米以上。


浏览论坛的内容,苏川发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设计理念和讨论。


他的眼神熠熠生辉,一旦掌握了卫星运行的核心原理,他的脑海中便浮现出一个创新的构想。


首先,他设想了一个智能交通卫星的设计蓝图,定位为导航系统卫星,直径定在两米左右,以满足必要的功能需求。


考虑到智能驾驶对精确度的严苛要求,苏川决定在卫星内嵌入自主研发的“指南针”导航系统。


这套系统早在智能驾驶项目中就已成熟,原计划应用于卫星,现在只需稍加改良即可。


卫星利用时间差和多普勒效应,计算出用户与卫星的距离变化,从而确定用户三维坐标,外加陶瓷制成的轻质外壳和复合金属主体,以及高效的隔热层,确保卫星能顺利升空。


经过深思熟虑,苏川终于确定了设计草图,脸上洋溢着满意的微笑。


事实证明,那些高手们的言论并非虚言,制造卫星并非遥不可及。


所需材料,诸如航天专用合金,对他来说并不陌生,毕竟艾德曼合金的制作技术他已经掌握。


直径两米的规模,使得制造过程变得相对轻松。


在精心装配各种仪器后,卫星主体框架迅速成形,接着安装了远程监控摄像头和“指南针”导航程序。


编辑卫星指令的过程,虽需细心操作,但在众多项目的积累下,这颗导航卫星的组装速度却异常迅速,从材料准备到整体完成,仅耗时一个多小时。


一切指标显示,系统运行如常,如同精密的钟表般精准。


苏川嘴角勾勒出一抹满意的弧度。


“终于大功告成了。”


“接下来只需将这颗卫星送上太空,它就能自主运转。”


然而,苏川的思维突然停滞了。


“等等……”他低声自语,“送上太空。”


“如何将卫星送入太空。”


他的心中升起一片困惑,设计卫星时并未触及这个问题。


此刻反思,他感到有些措手不及。


在他理解中,卫星都是由航天火箭搭载升空的,这让他不禁苦笑。


“我哪来的航天火箭。”


苏川暗自嘀咕,这样的高科技设备远远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


别说火箭本身的制造,就连一个适宜发射的设施,对他而言都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更别提那海量的燃料需求,他恐怕连购买的经济实力都没有。


能源问题,无疑又是一道棘手的难题。


他的心下感叹,仿佛在攀登一座陡峭的山峰,刚刚攀爬到半山腰,却又被一道深渊阻隔。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挑战,苏川决定寻求民科吧里的专家们的意见。


“各位大佬,卫星已经完成了,该怎么送上去。”


他的帖子一发,立刻引来了一片热议。


“这还不简单,用火箭发射呗。”


有人轻松回应,但苏川却深知,自己手中缺乏的就是这个关键环节。


他回复道:“问题是,我还没有火箭。”


此言一出,引来一阵哄笑,甚至有人质疑:“研究到这一步就停止了吗?连火箭都不懂。”


反民科的人更是以此为乐,嘲讽不断。


然而,就在反民科的声音中,一些民科大佬也给出了建议。


“卫星发射并不复杂,给卫星配备个推进器不就解决了。”


这个提议让苏川眼前一亮,这不失为一个创新的解决方案。


他设想,给卫星添加一个小型推进器,就像火箭一样,抵达预定轨道后,推进器自动脱离,既不会干扰卫星的工作,又能顺利实现升空。


这个想法让苏川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设想虽妙,但现实却无情地敲响了警钟——能源问题!


面对这个问题,苏川不禁皱起了眉头,即使他能设计出一台推进器,将卫星送入太空的庞大能量需求绝非易事。


况且,这种分体式发射方式同样需要专属的发射平台,额外的设施建设无疑又是一笔庞大的开支,这显然超出了他的承受范围。


他在论坛回应道:“关于能源,恐怕目前难以突破……”


然而,话音刚落,犹如晴天霹雳。


能源不足?这简直是无稽之谈,他仿佛置身于科幻爱好者的世界,那里永动机似乎唾手可得,怎么轮到他时就成了难题?


短短数秒内,评论纷至沓来。


“能源不足?这不就是技术活嘛。”


有人轻描淡写地提出。


接着,有人详细阐述:“只需巧妙控制氢同位素氘和氚的聚变过程,使其既无辐射,又无废物,还能避免温室效应。”



  本书来自:wap.faloo.com。.
端午读书!充100赠500点卷
(6月8日到6月10日)[立即抢充] [免费离线听本书(多声优)]

安装:下载飞卢小说App签到赚VIP点!
限时:注册会员赠200点卷,立即抢注!
<<上一页 下一页>>回目录
加入书签打赏书架
《我都机械飞升了,你说是正常都市》书评区:
 收藏本站
充值|书屋|书库|分类|排行
包月|客服|合作|帮助|首页
传统版本|手机版
飞卢中文网 版权所有rss 标签
本网页需要浏览器支持:javascript脚本和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