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他对朝中的武将颇有腹诽,不过想到李思业那个小家伙的时候,赵祯的心情便又好转了许多。
韩琦的密奏上说,这次能够吃掉李元昊的主力,毕其功于一役大多是出自李思业的提前谋划,如果这次不是李思业及早做出了防备并且以少年之龄亲自上前线指挥,那任福带领的三万多人就要危险了。
最为要紧的是还他贡献出那些来自海外的高产种子,并要亲自在西夏那块贫瘠的土地上实验种植,如果那东西的产量真如他说的那样高产,大宋的子民将再无饥馑之忧,而他赵祯也必将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赶超太祖太宗的功绩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这个小家伙先是有平定西夏的开疆拓土之功,又有挽黎民于水火之能,难道他是上天可怜自己而派下来的福星不成?
现在除了这个之外赵祯已经想不出别的什么合理的解释了。
要知道那李三郎如今年方十五,正是少年人好玩儿好闹的年纪,可他却放着繁华的汴梁城不待,主动替朕去西疆吃沙子种庄稼,这是什么精神?这就是大宋好臣子的表率,最为难能可贵的是他如今还无一份官职在身,可见这是多么纯粹的赤子之心。
如果不是知道他已经定亲了,那这位大宋的陛下一定不会介意把自己的女儿许给他。
朕的大宋出了这样的少年英杰何其之大幸,年仅十五岁便可以上马奇谋安天下,下马农耕治黎民,如果在官场中再沉淀十几年的话,他的成就一定会远超韩稚圭,简直就是我大宋未来宰相的最佳人选。
如果要是让李思业听到赵祯的这片心声,估计他能够直接笑喷。
老子纯属就是不想让自己的那个嫡母和家里的老太太给他来个聋婚哑嫁而不愿回汴梁罢了,可没想到这种无心之举却被赵祯认为是忠君爱国心系天下的大善之心,这种美丽的误会他还真不介意多来一些。
就在赵祯脑补着李思业的高尚情操时,小太监领着吕夷简、贾昌朝、包拯、富弼陆陆续续的走了进来。
这几个人这段时间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西疆的军务之上,赵祯这次算是下了血本,决定倾举全国之力彻底的除掉李元昊这个搅屎棍子。
所以他们每天都为了平西军的钱粮和西疆增兵的事情忙个脚打后脑勺,年轻一些的富弼已经有十几天没有踏进自己家的大门了。
如今听得是西部来了战报他们哪里还会有一点儿的怠慢,忙不迭的和传旨的太监来到了紫宸殿。
几个人都是官场的老油条了,进门之后只看到赵祯脸上的表情就知道今天定不是什么坏消息。
当他们看到那份战报之后,一个个都是惊疑的长大了自己嘴巴,就连一向沉稳的包拯,那嘴张的都能同时塞进去两个咸鸭蛋去。
虽然他们平时都是居移气养移体,最讲究君子风度重臣雅量,可看到这份匪夷所思的战报之后也是无法管理自己的表情了。
素来稳重的吕夷简一脸惊疑的问赵祯道:“陛下,这上面写的可属实?老臣看着怎么有些不敢相信呢?”
自从刘平战败三川口之后,大宋的这些大相公们就对西夏军的军力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
李元昊的十几万大军中光骑兵就都有七八万了吧,更何况他还有三千铁鹞子护身,他韩琦和范仲淹即便是能打胜,但要说全歼西夏军主力未免也太扯了吧。
对于吕夷简和其它几人的疑问赵祯很满意,他一脸自得的对那位信使说道:“你再将这次大战的经过给各位相公详细的说一遍。”
当几个人听完这次好水川战役的全部过程之后,一向善于溜须拍马的贾昌朝满脸兴奋的说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如今国朝出了这么个惊才绝艳的少年天骄实属先皇保佑上天庇护,我大宋万国来朝繁荣昌盛指日可待。”
富弼在几个人中年纪最轻,心气儿也是最高的,听说大宋取得如此巨大的战果也是兴奋的说道:“当初陛下说起这个李三郎种种神奇之处,说实话臣刚开始还是不以为然的,如今来看还是陛下慧眼识珠,这个李三郎小小年纪便允文允武,最主要的还是那颗拳拳忠君爱国之心可表天地,得才如此实乃我国朝之幸事。”
吕夷简也是对李思业不遗余力的夸奖,相信如果李思业在场的话,估计会脸红的要在紫宸殿中找地缝了吧。
唯一没有开口的就是包拯,虽然大宋取得如此大胜他也是打内心中欢喜,可是当他听到那种叫做大菠萝的威力之后不免心中又生出些担忧来。
如今的这位圣上虽然至纯仁孝、爱民如子,但他非常清楚这位骨子里可不是那么善与的,这些年官家可是被辽国和西夏欺压得狠了,就算是泥人也有三分火气不是?
如果这次能够顺利的吞并西夏之后,在开疆拓土的功绩之下难免不会对大辽产生什么非分的想法出来。
如果官家一改从前韬光养晦休养生息的国策,变得急功近利穷兵黩武的话,那对目前的大宋来说未必会是件好事。
而且这次战争之后,大辽也一定会知道国朝有了这么个大杀器的存在,那样的话势必对大宋更增防备之心,那两国以后还会维持这种为妙的平衡吗?虽然一场大胜下来会振奋人心鼓舞士气,但后续需要补救的手尾简直多如牛毛,想到这里他就不由一阵阵的头痛。
见到其他三人都是眉开眼笑满是欢喜,唯独这位包黑头却是一脸凝重沉吟不语,赵祯便开口问道:“包卿家为何不发一言,难道此次大胜之后还有什么隐患不成?”
听到官家垂询,包拯自然不会把心中的想法说出来,此时的赵祯可谓正是志得意满之际,他就算是再头铁、再想邀名也不会在这个时候给皇帝泼冷水。
他连忙拱手答道:“老臣想着陛下应该怎样封赏李三郎,当初他以白身入军中却勤勤恳恳毫无怨言,而且设计出多种战阵利器,这次好水川战役中更是身临险境使用奇谋消灭了西夏军的主力,即便他口中的那种新庄稼没有那么高产,单单只凭着如今这些战功,封他一个侯爵也并不为过吧。”
听包拯这么说,老成持重的吕夷简马上否定道:“不可,这李三郎到底还是年纪太轻,再加上他父亲又是抚远候,如果陛下现在就封他为侯爵的话是不是有些荣宠过甚了,这对他这个小家伙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儿啊。”
“再说了,如果他口中的良种真能达到那种产量的话,到时候陛下又该封他何种官职,总不能儿子是国公,老子是国候吧,如果真是那样的话你让李昌隆以后如何见人?”
其实赵祯早就动了给李思业封侯的念头,不过他想着李思业毕竟年轻,如果一次封赏过重会让他生出骄纵之心,可如今李思业在边境这一桩桩一件件的功劳立下来,他还真有点儿压不住的感觉。
听了吕夷简的话他也有些头痛起来,封赏吧,怕这个小子持宠而娇李家会生出什么事端,可不封赏又怕寒了前线将士们的心,如今的他还真有些左右为难的感觉。
本书由飞卢小说网提供。.
安装:下载飞卢小说App签到赚VIP点!
限时:注册会员赠200点卷,立即抢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