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小说网(m.feilu.cc)
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称帝从拥有兵工厂开始 > 章节

第六十五章 销售

作者:忙忙碌碌

对张仲铭来说,月产十万石只是开始。


不过在地盘没扩大前,合适的晶池估计最多也就是这些老头想的数目的一半。


甚至一半不到。


估计在两个月内最多到三四万两白银的收入。


暂且也够了。


下一步得把宁海卫和威海卫还有大成卫,这些沿海卫所的地盘都拿下来。


得感谢大明崇祯年间的乱像,辽西等诸镇的镇将,基本上都形同割据。


家丁和军户,军田,基本上为大将私有。


吴襄在御前都坦然说三百万白银就养三千家丁。


崇祯虽然感觉愤怒,也不相信吴襄说的是真的,感觉这姓吴的是把自己当傻子来耍……但到了这种时候,皇帝早就拿武将没有办法了。


法度行于督抚而不行于诸将,诸将之令行于千,把,而不行于普通将士。


这就是崇祯年间的现实。


朝廷能肆意宰鸡一样的杀督抚大臣,但下旨杀个副将参将,就得谨慎小心,再三部署。


比如孙传庭杀贺人龙,就是小心再小心,生怕引发军伍哗变。


而诸将也是一样,他们处置自己麾下的游击,督司,守备,千总,把总,相对要容易的多。


但若哪个大将突然猪油迷了心,想要严肃军纪,把一群残害百姓的将士行之军法……


那军队哗变是肯定的事了,搞不好连自己性命都保不住。


这就是明末的现状,朝廷无饷,就无法约束诸将。


诸将不发饷,就无法约束军伍。


大家都统统摆烂,就只能越来越烂。


象眼前这几个卫所,明初时五千多人一卫,每个旗军隔五天训练一次,还有专门的操守官兵,日常训练不停。


战斗力强,装备好,一个百户有十个刀牌手,二十个长枪手,还有七十个弓手。


沿海这几个卫,随时能动员出一两万人的大军。


领着他们的都是洪武到永乐两朝的百战宿将。


那个时候的明军是真强,不逊色于汉唐。


但大明的强盛期太短了。


朱棣放纵武将,原本要考封才能袭职,不考封就直接袭武官职位,大量不合格的将门子弟开始窃居高位。


然后军律军纪不抓,武将开始把军人当奴隶驭使,强抢强占军户田亩。


这些在洪武年间掉脑袋的事,朱棣都默许。


这样一来军户开始大量逃亡,训练废驰,武备退化。


永乐初,就有大将丘福和十万大军在草原上被敌人全歼的惨事。


在洪武年间怎么可能?


到土木堡时,距离永乐年间也就不到二十年。


五万明军精锐在成国公朱勇的带领下,被也先的五万瓦刺骑兵全灭。


所以虽然三十万明军全军覆没,主要怪明英宗和王振,但大明军力下降的厉害也是不争的事实。


到了崇祯年间的卫所……


基本上就是一个个大村落和集镇。


但军户毕竟是军户。


组织性和服从度,肯定要比民户强的多。


张仲铭未来不可能靠眼前的三千兵打天下。


兼并四周的卫所势在必行。


那些武官可以名义上保留,如果投靠过来也可以为之所用。


这些在近期内要实行。


不过……


现在最要紧的就是售盐。


“赶紧晾晒打包。”张仲铭对一片欢腾的众人道:“三日后运输售盐。”


张伯堂笑道:“往哪儿卖?”


“要找就找大头,直接去临清。”


附近的小私盐贩子并不少,但最多一年几千上万石的水准。


就算是登州府和莱州府,商业规模也别想吃下这么庞大规模的盐业买卖。


本地能消化的最多一个月几万石。


还是得去临清,然后辐射济南府,东昌府,兖州府等山东诸府。


再有私盐商人贩去河南,河北,乃至湖广贩卖。


这就和张仲铭无关了。


反正临清是现在北方最繁华的商业和转运城市就对了。


扬州,淮安,到徐州,临清,这是北方的沿运河的漕运城市。


可比几百年后繁荣多了。


临清的商业比淮安等城要发达,不逊于扬州。


每个月几万石盐,甚至十万石盐,从临清,德州,济南,加上登,莱等府,连外售山东自己消化,也差不多了。


有不少从淮扬一带运来的私盐肯定会受到严重的冲击,张仲铭当然不会考虑这些私盐贩子的利益。


这帮家伙身后多半是武官和官绅,甚至有亲王府,张仲铭岂会管他们的死活。


“那就这样办吧。”


“运输用恬吉号?”


张仲铭笑着点点头,说道:“不光是恬吉号,会有新船过来。”


这一下众人都是大喜。


虽说用轮船拖船也能运输,但两艘火轮船,肯定效率更高。



  本书来自:wap.faloo.com。.
端午读书!充100赠500点卷
(6月8日到6月10日)[立即抢充] [免费离线听本书(多声优)]

安装:下载飞卢小说App签到赚VIP点!
限时:注册会员赠200点卷,立即抢注!
<<上一页 下一页>>回目录
加入书签打赏书架
《大明:称帝从拥有兵工厂开始》书评区:
 收藏本站
充值|书屋|书库|分类|排行
包月|客服|合作|帮助|首页
传统版本|手机版
飞卢中文网 版权所有rss 标签
本网页需要浏览器支持:javascript脚本和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