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天监是明代的天文历法机构。
执掌天文占卜、制定历法、推算节气、择日堪舆、报时等事务。
并负责感应天意变化,推算吉凶祸福。
甚至推算国运。
朱棣相信徐若弥的话,却也不是完全相信。
毕竟,大明皇朝自建立以来,几乎每年都会发生大型自然灾害。
只是灾害的笼罩范围有大有小。
“徐爱卿,你确定?”
徐若弥反应过来,自己说地有些太绝对,但还是硬着头皮,说道:
“皇上,微臣万分肯定。”
“大明皇朝一片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不可能发生什么灾害。”
这时候,太监总管小鼻涕来到御书房内,恭敬地说道:
“皇上,漠北知州李信递来奏折,说有十万火急的事情要禀报。”
“呈上来。”
小鼻涕立刻把奏折交给朱棣。
朱棣看了几息,脸色立刻阴沉了下去,直接砸在了徐若弥的脸上。
“这就是你们钦天监检测的结果?”
徐若弥心中猛然咯噔一声,捡起奏折,看到里面的内容。
噗通一声,跪在了地上,脸上尽是绝望。
“来人,将徐若弥押进天牢。”
“是,皇上。”
外面走来两名皇宫禁卫,将徐若弥拉了下去。
“叫所有大臣来皇宫,朕有急事要和他们商议。”
“是,皇上。”
..
五天时间渐渐流逝。
距离朱高煜刚刚来到漠北,已有两月。
封地属民达到了183000人,可以和大明最富庶的县城人口数量相媲美。
但属民多,意味着后勤压力大。
即便每日从平凉城购买粮食,依然相形见绌。
幸好种植的一万亩红薯,正式长成。
朱高煜和王坚组织属民,准备挖掘红薯。
工具不够,朱高煜还专门派人去平凉城,购买了一批农具。
每根红薯藤下面,都有一大串红薯。
大的红薯足有碗口大,小的红薯也和拳头差不多。
朱高煜亲手挖出一大串红薯,分量不轻,吩咐道:
“把秤拿来。”
“王爷,稍等。”
片刻,王坚便拿来了秤。
朱高煜把红薯放在秤上,二十斤的秤砣直接被抬了上去。
王坚立刻吩咐属民加秤砣。
等秤砣重量和红薯重量趋于平稳时。
王坚瞪大了眼睛,充满了不可置信的神色。
朱高煜脸上露出一丝微笑,问道:
“有多重?”
“一十……八斤……二两。”
王坚放下秤,激动地说道:
“王爷,这串红薯有一十八斤重,可以肯定,这一亩地的红薯产量绝对超过四千斤。”
“将所有红薯都挖出来,不要漏掉。”
“王爷您就放心吧。”
王坚立刻指挥属民挖掘红薯。
虽然田间的温度超过三十度。
属民的脸上依然洋溢着激动兴奋的笑容。
有了这一万亩红薯。
封地短期内就不用为粮食而担忧。
忙活了三天时间。
终于将所有红薯都挖了出来。
王坚来到朱高煜的房间内,禀报道:
“王爷,红薯已经挖掘完毕,都收进了专门挖好的地窖。”
“有多重,称出来了吗?”
“共计两万三千吨。”
朱高煜满意的点了点头,收获已经超过了他的心里预期。
..
平凉城,知州府。
李信像是热锅上的蚂蚁,急地团团转。
漠北地区发生干旱灾害的迹象越发明显。
最明显的表现,漠北各地区河流的水流量不断递减。
甚至有的河流,已经发生断流现象,连河床都露了出来。
李信听到麾下官员禀报的消息,像是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
现在可不是后世,国家很容易解决干旱问题。
多来几次人工降雨就可以。
但在这交通基本靠走,种地基本靠手的时代。
哪怕早有预防。
面对干旱,依然是束手无策。
每次发生干旱灾害,漠北都会饿死数万人。
李信按捺住心中的烦躁,看向一名白发老者,问道:
“刘大人,平凉城现有存粮,能支撑多久。”
“启禀知州大人,有四万石粮食,可以支撑半月。”
“不够。”
李信摇头,神色多了几分凝重。
漠北可不止平凉城,还有其他城池和周边几十万百姓。
如果干旱灾害真的爆发,这些粮食仅能坚持几日。
白发老者等官员全都摇头,他们没办法筹措更多的粮食。
“知州大人,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办?”
“第一,从现在开始,要监视好漠北各地,如果发生什么动乱,立刻镇压。”
“第二,替本官约见城内权贵和各大商行掌柜,让他们捐献粮草。”
“第三,催催朝廷,人命关天,十万火急,让朝廷赶紧运粮食和水过来。”
“是,知州大人。”
本书来自:wap.faloo.com。.
安装:下载飞卢小说App签到赚VIP点!
限时:注册会员赠200点卷,立即抢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