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宿主接受兵谏任务,请在九月十二日前完成。”
随后,系统沉寂。
九月十二日,皇太孙册封大典。
必须在此之前,实行兵谏。
朱允熥看向面前汪直和纪纲,问道:“你们的人,都安排在哪里了?”
汪直拱手答道:“回殿下,西厂一千番子,全部潜藏在皇宫之中。”
纪纲紧接着回答:“三千名锦衣卫,已经分散在朝中各位大臣、武将府邸,以及诸位皇子居所中。另外,皇城现有锦衣卫中,臣已派人进行渗透。”
“好!”
朱允熥以手砸拳,踌躇满志。
想不到系统的安排如此给力,一千西厂番子和三千锦衣卫直接就位。
“十日后,本王准备在宫内起事,兵谏陛下,劝他取消皇太孙的册封大典。”
朱允熥交待两人:“锦衣卫这边,抓紧时间渗透。十日后,皇城内的锦衣卫,必须在我们掌控之中!”
“西厂的番子也要动起来。”
“在起事当天,宫内的关键位置、各处宫门都要有人,决不能让消息走漏!”
兵谏朱元璋,形同造反。
哪怕朱允熥是朱元璋的嫡孙,兵谏失败的后果他也承受不起。
所以,必须布置周密,拿出十成的心力。
确保成功!
听到朱允熥的要求,西厂提督汪直和锦衣卫指挥史纪纲都是神色一肃。
显然,这么短的时间完成朱允熥要求的事,对他们这样的传奇人物也是一种挑战。
“属下一定完成任务”
二人齐声应诺。
“好,去办吧。”
朱允熥点头,然后又叫住准备离去的汪直:“汪直,你等一下。”
“本王有一件事要交代你亲办。”
……
十日后,汪直和纪纲前来禀报,一切准备妥当。
当晚,朱允熥决定动手。
华盖殿。
前朝三大殿:奉天殿,华盖殿和谨身殿。
奉天殿是文武百官早朝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
华盖殿是洪武皇帝朱元璋召见重臣商议要事,以及批阅奏章之所。
最靠内宫的谨身殿,则是朱元璋会见亲近之人、读书休息的地方。
此时,夜已三更。
朱元璋还在华盖殿中,批阅奏折。
从登基到现在,二十五年他几乎没有休息过一天,忧心朝政,日勤不怠。
每天批阅奏札一两百件,处理国事三四百件。
但国事却越处理越多。
朝廷存在很多问题,百姓生活依然贫苦,贪官庸官除之不尽……
“凤阳知府请求秋税减免?”
朱元璋拿起一份新的奏折。
打开一看,眉头顿时拧成川字。
凤阳府下辖五州十三县,是他的老家,隶属南直隶。
今年夏秋两税,凤阳府已经低到三十税一(3%的农税),怎么还要减免?
“收成大幅减少,百姓交不起秋税?”
朱元璋继续读着奏折,忍不住自语:“每年都在耕熟垦荒,今年凤阳又没有天灾,百姓还吃不饱饭,粮税不增反减,这简直没有道理!”
会不会是官员贪污所致?
老朱立时警觉,拿起朱笔,在奏折上批复:“免凤阳府今年秋税;命左都御史詹徽前往凤阳,稽查当地是否存在贪污……”
詹徽,都察院左都御史,兼吏部尚书!
朱元璋直接派一个正二品大员去调查贪污,可见对凤阳的重视。
“孙儿拜见皇爷爷。”
这时,一个声音突然响起,吓的朱元璋手一抖。
夜深人静,最怕来这一嗓子。
抬头一看,是皇孙允熥。
朱元璋松了口气,但心中依然惊怒。
三更半夜,竟然有人悄无声息进入华盖殿!
如果进来的是个刺客,那还了得?
今天值夜的内侍,该当重罚!
他心中不快,开口便责问:“允熥,你怎么进来的,冒冒失失,为何不经人通禀?”
若是以前的朱允熥,肯定诚惶诚恐地请罪。
但这次不一样。
朱允熥随口敷衍一句:“孙儿来的时候,未曾见到侍官,便自己走进来了。”
此刻华盖殿前后左右,都是他的人。
他要进来,何须通禀?
朱元璋闻言皱眉,不过没有再追究夜闯之事,而是问道:“这么晚了,你不睡觉,来皇爷爷这里做什么?”
对于皇孙允熥,朱元璋平日很少亲近。
这个孙子的表现,他不满意。
他自认是一代雄主,白手起家,建立大明朝,生的儿子也个顶个的强!
长子标厚德贤明,余子或聪慧,或勇武。
皇孙允文,好学、仁孝。
独独次孙允熥,不思进学,性格软弱,人前总是一副唯唯诺诺的样子。
紧张的时候,连话都说不清楚。
他朱元璋,怎么会有这样的孙子?
朱允熥不知道朱元璋在想什么,但能感觉到对方语气中的生疏。
心中不禁摇头:朱允熥啊朱允熥,你和老爷子这种关系,难怪他不立你为太孙。
既然在老朱心中印象不佳,朱允熥也不打算来虚的,嘘寒问暖啥的。
直接上前,开门见山:“孙儿来此,是要劝谏皇爷爷,放弃册封朱允炆为太孙。”
“朱允炆除了虚伪的儒家仁孝,并无半点治国才能,不配做大明储君。”
“还请皇爷爷另立贤能!”
本书来自:wap.faloo.com。.
安装:下载飞卢小说App签到赚VIP点!
限时:注册会员赠200点卷,立即抢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