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小说网(m.feilu.cc)
首页 > 同人小说 > 四合院:悠闲自在看热闹 > 章节

票证

作者:柯南还不死

靠票生活的日子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1953年11月1日,北京市首次发行面粉购买证,


其中规定:“凡在本市居住并已办理正式户口登记的居民(农业人口除外),每人每月一律供应面粉八市斤。


1955年废止,改为面票。


1955年,北京市在全市范围内实行按定量发放北京市粮票,凭票购粮。北京市人民委员会颁布的关于《北京市实现“市镇粮食定量供应暂行办法”的实施细则》,当时,一个特殊重体力劳动者(特殊重体力劳动者指的是矿井工人、筑路铺轨工等行业人员)一个月的供粮标准是60斤,一个普通居民一个月的口粮标准是28斤。


据《北京副食品商业志》记载,1959年以后,北京粮食调入发生困难,一度出现库存用粮不够维持6天需求的紧急状态。为此粮食定量依年龄大小,婴儿3斤、少儿6斤、儿童8斤,成人21斤不等。此外还依身份不同,指标各异。其中面粉供应占总定量20%,大米占10%,其余供应粗粮:玉米面、白薯干、高粱面、鲜白薯等等。


婴儿发奶证,每日两瓶,每瓶半磅。满周岁的,供应1瓶,再掺兑“代乳粉”(由黄豆粉、大米粉及少许奶粉掺兑而成)。代乳粉票和婴儿糖票,每月各发一张,凭票可购代乳粉1市斤和黄砂糖2两。


1963年5月起,北京市居住的70岁以上市镇居民,在定量内每人每月可凭粗粮票购买面粉5斤,如系南方人不愿意购买面粉的,也可以购买大米(南米)。


《北京档案史料》记载,由于口粮标准低,副食品短缺,人们饥饿,一时间贪污、偷盗、倒卖粮票以及假粮票的案件时有发生。1961年一市斤北京粮票黑市价3元,一市斤全国通用粮票黑市价4元,一市斤北京面粉票黑市价5元。


除了普通粮票,一种叫“全国粮票”的“硬通货”绝对是抢手的紧俏品。除了全国通用,谁家要是能有一张全国粮票,也就代表你家能比别人多了10斤到30斤的粮食供应。


物资匮乏的年代,粮票成了贵重的礼物,到医院看病人,留下10斤面票,人家要感谢你大半天。到别人家做客,也都要带着粮票,否则会让主人很为难。那时人们结婚时在家里宴请亲朋好友,按照当时的惯例,来者除了随份子之外,也都会自觉地交三两粮票。1963年,为参加世乒赛的国家乒乓球队饯行,在通知大家赴宴的时候,还加上了一句:“各人自带粮票!”


1964年的时候,北京市副食品商业局计划科对该局的职工家庭生活变化和副食品消费情况进行了调查。据统计,1957年每人每月买吃的商品花11.12元,占生活费的56.76%;1964年上半年每人每月买吃的花11.82元,占生活费的59.04%。在吃的商品中,1957年每人每月购买副食品花6.27元,1964年上半年为6.88元,粮食支出基本未变,每人每月4.3元,吃饭馆和小吃的支出也基本持平,1957年和1964年上半年的数值为每人每月0.55元和0.54元。


上世纪60年代一名教师在粮票丢失以后,为了给全家人寻得一条生路,不得不写信给教过的三届毕业生,向自己的学生“讨”粮票。


1957年12月1日,北京市实行猪肉“凭证定量”供应。按不同消费对象分为5个档次,城镇居民每户每天限购1元猪肉。1959年1月,猪肉货源紧张,又改为“按人凭票”供应,每月发肉票3张(分为上、中、下旬各一张),每票供应鲜肉1-3两,买的肉不足0.20元可以不登证。1960年,北京市副食品货源极为紧张,猪、牛、羊肉到4月15日的全部库存只有361万斤,仅能维持1个月的定量供应,到7月已无鲜肉可供应,当月市场投放陈年肉罐头顶替,数张票可买到一盒(听)罐头。1961年将原发放的每张肉票面额最多3两削减为2两,同年4月,用库存的鸡鸭鱼罐头顶替鲜肉,6月到1962年2月,对居民不得不停发平日肉票。1961年北京市人均肉食消费量是8两半(全年),是有史以来北京居民消费水平最低的一年。


牛羊肉自1959年元月起凭票供应,在京有正式户口的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居民,每人每月发“清真肉票”三张(同样是每旬一张),每张票可购1-3两(牛羊二选一)。货源不足时,从西北调入骆驼肉顶替。


1957年,北京市对石景山钢铁厂的高温作业工人和门头沟煤矿井下作业工人,每人每月补助肉食0.5公斤。1959年,北京市扩大了补助范围,凡从事有毒气体、粉尘和放射性工作的人员,每人每月补助肉食0.5公斤、鱼1公斤。1961年,调整为肉食1公斤、油0.25公斤。1966年2月,这一特殊供应被取消。


关于蔬菜供应,所查资料出现两种说法。一是在北京市档案馆发布的公众号内容中,提及“1960年,蔬菜被划为‘国家二类商品’,实行凭票限量供应,有北京户口的每人每天供应蔬菜2两,以土豆、白菜为主。”


二是在2011年北京晚报刊登的《老北京买菜进“鬼市”销售好似打人民战争》文中,提及“1955年,北京蔬菜旺季造成大量积压腐烂。1956年8月,雨涝成灾,蔬菜减产,市场无菜,菜价猛涨。于是1957年,按照粮油统购统销的做法,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决定把蔬菜列为国家二类物资。1958年,北京开始凭《居民购物证》登记供应蔬菜,三天供一次,每人供菜1斤,1960年和1961年,曾经按居民正式户口和机关食堂入伙人数,每人每天供应半斤菜。供应不足,以“黄豆嘴”(发芽的黄豆)补齐,或以黄豆代替:2斤黄豆折合5斤黄豆嘴。那年头,黄豆是营养品,成了医院为浮肿病人开的“浮肿药”、特殊指标供应的补助食品。”


首先是时间上有差别,一说在1960年,一说在1958年。最关键的是供应数量也不同。尤其是1960年时的供应标准,半斤和2两,还是差别挺大的。


食油每人每月发放油票一张,凭票可购食油三两,春节每户额外增发“节日补助油票”一张,可购香油1两。


1957年,北京市粮食局发布《关于高级脑力劳动者食用植物油补助供应办法的通知》,对高级脑力劳动者每人每月在食油定量外补助食用油1.5市斤,补助供应油的品种比重暂时是香油半斤,花生油或豆油一斤,不愿意购买香油的可买花生油或豆油。这个补助一直持续到1964年。


当时按照北京市正式户口每人每月发给一枚糕点票,一枚饼干票,糕点票可以购买糕点0.5市斤,饼干票可购买饼干2市两。直到1970年市二商局下发通知,取消了这两种票证。


鸡蛋自1958年元月起限量供应,凭《北京市居民副食购货证》每户每月供应1斤,超过十口人的大户,每户每月增加1斤。


花生瓜子每逢春节才能吃到,每户居民凭证供应花生半斤(含皮)、瓜子2两(熟),直到1965年以后,才改为每人供应花生半斤、瓜子2两。


芝麻酱逢春节、五一、国庆凭证每户供应1两(无包装,自备容器)。


食盐每户每月凭证供应1市斤,大粒粗盐或精盐二选一,超过十口的大户增加半斤。


稀黄酱每月每户凭证供应半斤(无包装,自备容器),超过十口的增加半斤。


茶叶自1959年起被划为国家二类物资,1960年中秋、国庆两节,居民凭《北京市居民副食购货证》每户供应1两,单身汉凭《个人购货证》每人供应2钱(10克)。


1961年,肉、禽、蛋库存急剧下降,只能保持特需供应,居民手中的肉票无货兑现。从当年6月起,对居民停止肉食供应。只在新年每人发肉票2张,每张供应2两;春节每人发肉票1张,每张供应2两;鱼0.5公斤,白菜1.25公斤,豆腐5两,粉丝、粉条各2两,水果5两,酱豆腐、臭豆腐2块。每户供应海带、海蜇、榨菜、大葱各5两,啤酒1公斤,黄花、木耳、花椒、大料、生姜、干辣椒、虾皮各1包。


1961年4月北京市粮食局开始印制奖售粮票。奖售粮票最初用于收购山区的蚕茧、杏仁、中药材等土特产品,后来又用于向国家交售生猪、鸡蛋等主要副食品的农民的粮食奖售。北京市粮食局印制的奖励油票,用于奖励农民向国家交售核桃、杏仁、蓖麻籽等油料发给的奖励票,用以购买食油。到1985年取消了奖励粮票和奖励油票。


北京商品票证中有关“穿”的票证主要有布票、购布证、布制品票、棉花票、鞋票等。布票的面额从1市寸到50市尺,大小面额共有10余种。60年代初是最困难的时候,每人每月发2.5市尺的布票,如果要裁剪一条裤子,需要3个人的布票才够。


《一九八三年度布票、棉花票发放办法》,其中记载了当时的布票、棉花票的定量标准,如:凡有北京市正式户口的农业人口,每人发给1983年度布票18尺5寸(包括棉线票1尺2寸);凡有北京市正式户口的非农业人口,每人发给1983年度布票18尺1寸(包括棉线票8寸)。我看到一个数据说,17尺3寸购一个中等身高的成人缝制一套蓝布制服加一双布鞋。


从1959年开始,北京市商业局印制了购货证,对食用碱、小苏打、肥皂等部分商品实行凭购货证定量限量供应的办法。一年后,凭购货证购买商品的种类越来越多,比如洗衣粉、煤油、皮鞋、布鞋、胶鞋都需要凭证购买。


在1962年《北京市凭购货券供应的商品目录和收券标准》规定中,购货券按职工的每月工资收入,满20元,发给购货券一张,购买商品时不仅要花钱还要有购货券。以尼龙袜子为例,买一双尼龙袜子平均要收2.4张购货券,最高时要收5.2张,以当时的工资收入如果想买一双袜子要攒上一两个月才行。


北京市农村户口所发放和使用的农业券,主要是按照交粮、养猪等情况予以发放


谁家要是想买个缝纫机,那可真是需要经年累月地攒,东拼西凑地凑,因为缝纫机平均需要97张券,而当时市民的平均收入不过就二三十块钱,按照满20元才分配一张购货券的标准计算,一个人最少需要97个月,也就是至少需要8年的时间。


1960年和1982年还发行过只有侨胞、侨眷才能享用的特殊票证“侨汇券”。这是为鼓励海外华侨向国内亲友寄回外汇,国家发行的特殊票证。凡是从境外汇入外币折合人民币100元的,可凭“侨汇券”增加供应粮食6公斤、食油1公斤、白糖2斤、鲜肉2斤、棉布10尺。


1983年,购货券、布票……停用;1984年,牛奶购应证……停用;1987年,侨汇券……停用;1991年,食糖票……停用;1992年,肉票(猪牛羊)、蛋票、肥皂票、居民购货证……停用;1993年,粮票、油票、城镇居民粮食供应证……停用。至此,在北京市按购货券分配购买商品的情况慢慢淡出了人们的生活。



  本书来自:wap.faloo.com。.
清明踏青快乐读书!充100赠500点卷
(4月4日到4月6日)[立即抢充] [免费离线听本书(多声优)]

安装:下载飞卢小说App签到赚VIP点!
限时:注册会员赠200点卷,立即抢注!
<<上一页 下一页>>回目录
加入书签打赏书架
《四合院:悠闲自在看热闹》书评区:
 收藏本站
充值|书屋|书库|分类|排行
包月|客服|合作|帮助|首页
传统版本|手机版
飞卢中文网 版权所有rss 标签
本网页需要浏览器支持:javascript脚本和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