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一直没有能够摸到拖拉机的小家伙,
看到新来的拖拉机一阵的欢呼。
王礼指定技术最好的两个,
负责驾驶着这两台拖拉机。
为了安全,
把他们分在整块地的两侧。
告诫他们要小心,
小心发生了碰撞的时间。
然后就跟着陈明,继续去开拖拉机。
6台崭新的拖拉机,
全部都树立在农田前面。
这两天,被拖拉机翻腾了无数遍,
变得平坦异常的土地上,
整整齐齐。
巨大的排犁,闪烁着锋利的寒光,蓝汪汪的。
一看就非常的锋利,
而不时响起的轰鸣声和黑烟。
显示了机械的力量,
这就是华夏机械化种植吧。
拖拉机研发和制作,一直都比较熟悉。
驾驶员也迅速的上岗,
到5月初,
麦子成熟的时候,
合格的拖拉机驾驶员,已经达到了21个。
培训工作还在继续,
在陈明看来,拖拉机这种农用车,
在华夏,在晋省,绝对是大有可为的。
特别是晋省,地势平坦,
多是荒漠和贫瘠的土地。
可一定程度上,
比较适合的拖拉机的生产,
21000亩的农田,分成了两大片。
实际上,
王礼已经带着手下的学员,
对于这些地块,做了一些分析。
他们根据拖拉机的效率,
还有每个人的习惯,分成了10块,
21个拖拉机手,会分成两个班,
昼夜不停的工作。
夜间按理说,是无法工作的,
可是有了拖拉机上的强光灯,
还有分布在农田附近,
以蓄电池支持的强光灯,
足以把整个地块,照射的如同白昼。
当金黄的麦浪,随风吹拂的时候。
收割的季节终于到了,
10台拖拉机蓄势待发,
后侧位置,不再是锋利而强大的爬犁。
而是斜向前方的收割滚筒,
10来个农民,跟在拖拉机后面。
他们负责收集稻谷,
因为急切之间,
设计不出合适的联合收割机,
陈明只好把收割和脱粒的工作分开了。
拖拉机上,是滚装的刀具,
可以轻而易举把稻子,从底层割断,
而树在农田的旁边,则是机械的脱粒机。
暂时没有动力驱动,只能够手动。
可是效率比纯手工的脱粒,不知道要省去多少。
两位地主都站在王礼和陈明的身后,
他们这几天,
见识过了拖拉机耕地的效果,
却没有想到,
拖拉机连收割也可以。
虽然王礼已经简单告诉他们拖拉机的效率,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他们在收割的这一天,
还是来到了田地里面,
亲自的观看收割的真正效果。
“王兄,可以了吧?”
王礼点点头,一挥手,几个红旗落下……
10台拖拉机,
分别在10个方向,
向着这两大块农田,
足足21000亩的麦子收割了起来。
机械的轰鸣声,
第一次在晋省荒原上响起。
轰鸣的拖拉机,在整块的田地中,快速的向前。
把前方的小麦,一点点的割倒。
只有一个割的功能,
收割机的速度,比后世的还要快一些。
再加上拖拉机的马力上,算的上是大型,
别说是带上七八米的收割滚轮,
就算是再大一点,也没问题。
一小时差不多能够完成15亩的收割任务。
在拖拉机之后,
数个壮汉,把一亩地的麦子,给集中到一起。
捆成捆,然后放在旁边,
等着拿到旁边脱粒。
专门脱粒的机器也准备好了,就放在田间地头。
一共做出来了数百个,
有专人负责弄这个东西,
哪怕是人力,也都不慢。
这个时代,麦子的收割,完全依靠是手工。
一个壮劳力,
一天能够割完1.5亩的麦子,
已经是一个不得了的数字了。
哪怕是那些专门的麦客,也不会超过3亩。
可是机械的收割,改变了这种情况,
一台机器,一个人,
最多加上捆麦子和打麦子的,算7个人吧。
一个上午5个小时,
足足75亩,
每一个人还不劳累。
弯腰割麦子,被麦芒等扎着,
还有机械劳动的体力,
和现在跟在拖拉机的身后,
一路整理麦子,
这种差别实在是太大了。
效率何止提升了数倍,
劳累程度也会大大降低。
旁边看着收割的吴广仁,
嘴已经笑得合不拢了。
地主最重视的,就是土地。
土地的收成,关系到一年的收入。
5月的天,说变就变,
说不定一场雨下来,
会让一年的收成泡汤一大部分。
快捷的速度和效率,
代表着只要有几天的晴天,
就可以完成麦子的收割。
这代表的意义,
一个老牌的地主非常明白。
两个地主,
在见到了拖拉机的非凡效率的同时,
就都开始跟陈明套近乎。
软磨硬套的问着有关拖拉机的情况。
他们关心的只有一个,
那就是得到一台,或者是几台拖拉机。
近水楼台先得月,
王礼培养拖拉机手的时候,
他们几个佃户都参与了进来,而且学的很好。
在这两个地主看来,
以前可能要几十人,甚至上百人,
十来天都未必能够完成的麦收,
在机械化的帮助下,
使用的人最多就七八个,
可是效率最少提升一倍,
这都是净的收入。
相对而言,
拖拉机还降低了高昂的成本,
这就解决了巨大的问题。
两位地主的要求,陈明没有答应。
眼下的拖拉机,
使用的是后世带来的发动机,
暂时,
不方便流入到市场中,
必须置于他的严密监控之下。
等未来有条件了,
研究出适合这个时代的发动机和拖拉机之后,
肯定要推向市场的。
粮食,
对于一个国家,
特别是华夏这样一个地大物博,
人口众多的国家,是最最重要的。
这是一条红线,
一旦红线动荡,
无论再强悍的工商业,再有钱,
也会陷入到战争的汪洋大海中,
和平就不复存在了。
吴广仁等人,能够成为晋省有数的大地主,
又怎么是简单之人。
陈明推脱之意,他们瞬间就明白了。
只能许下重金,表示愿意购买几台。
陈明被缠的没办法,
正好这时候,几粒麦子,从机器中蹦了出来。
他眼前一亮,对着吴广仁说道:
“吴叔,你知道洋面粉么?”
本书由飞卢小说网提供。.
安装:下载飞卢小说App签到赚VIP点!
限时:注册会员赠200点卷,立即抢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