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孙福生,以前做过吴家的管家,是以前的云州知府!”
知府,在旧时代,也算是不小的官员。
对于一个地区而言,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陈明皱了一下眉头,
一个知府的管家,并不是他想要的。
不过,跟孙福生交谈了一下,
却发现孙福生的知识面很广,
不是那种传统的文人,
反倒是对洋务,
对于外国有一定了解的人。
这个孙福生本身就是晋省人,
20多年前去了云州,
正好跟那个知府做长随,
后来知府中举走入官场,
他就负责他的一些商业,走南闯北,
甚至还因为一票生意,去了一次英伦。
陈明微微的有些吃惊,
这个时代,旧官僚的家人,
能够去英伦,
哪怕只是为了一单生意,这也不得了,
别的不说,能力他还是比较认可,
暂时看不出来品性,
出于对于刘澍的信任,
还是把孙福生留下来了。
得到了陈明的首肯,孙福生算的上是走马上任了。
第一件事情,
就是安排一下长随和婢女等的生活,
加上门房,十几个人,
吃穿花用,都需要细细的打算。
陈明不是苛责的人,
有系统的情况之下,钱对与他而言,
只是一个数字,
大致告诉了孙福生每月的支用,会有多少,
然后,就彻底放开了。
“行啊,陈明,你的这个房子弄得可比我舒服多了!”
刘澍不知道什么时候走了出来,
刚刚他再房子里面转了一圈,
玻璃窗,还有外面,看起来像是金属的东西,
很是坚固,整体显得明亮异常,
最关键的是,水龙头,
本身他不知道是什么玩意,
稍稍的试了一下,拧开之后,
就可以自动的流水,这可是从未见到。
刘澍豪门出身,
在年小的时候,父亲走西口,
闯荡家业,他在家读书,
很是过过一段苦日子,后来日子好过了,
锦衣玉食了,却没有陈明这么的讲究,
看着把精细彻底的弄到最细微之处了。
“怎么,兄长喜欢,那我来出材料,把你家也给装修一下!”
“我可不敢像你这么大大胆!”
刘澍苦笑了一下,他是读书人,是举人。
哪怕走了商路,也不能够丢了功名。
偶尔的洋派爱好,这没问题。
很多官员都有这个爱好,
可是真的彻底洋派,
基本上,就会成为读书人中的另类。
这样不容易上进。
刘澍不愿意,陈明也就不强求。
后世的很多东西,水跟电,都有一定的危险性。
不熟悉的人,说不定就会触电。
在没有熟悉之前,贸然给装上,反倒不好。
“福生如何,他人很老实,嘴巴也很严!”
“是不错,对了,那些佣人呢,我这里,住着不太容易,需要现场培训!”
“还要培训?”
刘澍一阵的哑然,想了一下,
“那好吧,我让他们下午就过来!”
刘澍说完,就告辞了。
陈明也给了孙福生一些钱,
让他去市面上采购一些生活用品,
装修这么长时间,一些房间的装修,
已经进入到尾声了,是时候住人了。
孙福生的动作不慢,
出去转了差不多一个小时,
就带着人拿着东西回来了。
东西很丰盛,几袋大米,
白面是现成的,
晋兴面粉厂在陈明住进新居之后,
就送来了100袋新出厂的面粉,
还有半扇猪肉,几条鱼和一个羊腿。
除了孙福生回来,
还有就是刘澍给的所有的佣人,
4个婢女,8个长随,
还有一个门房一个马夫,
加上孙福生,一共是15个人。
他们此时,都整整齐齐的站在院落中。
有些怯怯的看着陈明,
这是一个新的环境,
他们换了一个新的主人,
无论是什么秉性,
此时此刻,都不敢多说什么。
十来个佣人跟在孙福生的身后,
来到了院落中,
这个几天之前,还来过的院落,
在这些人中显得那么的陌生,
15个人中,马夫大概四十多岁,
门房更大一点,已经接近五十了。
生活的艰辛,让他已经是白发苍苍,
皮肤枯槁,看起来像是后世的七十多岁。
除了这三个年纪大点的,
剩下的人,年轻多了,婢女大概是十四五岁。
看起来有些面黄肌瘦,
那些长随稍稍好一点,
都是十岁的健硕小伙子,
稍稍偏瘦以外,别的没什么了,都很健康。
这些人卖身契陈明看过,
也有一些简单的资料,
大部分都是庄户人家的子弟,家世清白。
只是过不下去了,才卖身为奴的。
人要老实,也要清白,
这是陈明最看重的地方,
来到这个时代这么多天了,
他想过很多改变这个时代的方法,
也在努力的进行中,
着实需要一批人来实现他的这个想法,
本来准备在流民中,招一批的小孩。
这一批佣人的出现,
似乎从另外一个方面解决了他的问题。
“既然来了,大家都是一家人,我的规矩很简单,听吩咐做事就好了,福生!”
陈明沉稳的道。
孙福生走出来,恭敬的,“老爷!您请吩咐!”
“分成几个组,先把自己的事情安顿好,收拾一下屋子,以后跟着工匠们!”
“是!”
陈明似乎想到什么一样,,“对了,福生,你识字吧?”
孙福生略微的有些奇怪,却还是恭敬的,
“老爷,我读过几年书,会写写算算的!”
“那就好,以后,闲暇的时间,教他们认字好了!”
“教他们认字?”
孙福生愕然的看着陈明,
他不明白,为什么主人会提出这么奇怪的问题,
一时有些说不出来,
想了好久之后,才压低声音,对陈明,
“老爷,他们识字有些困难,他们……!”
陈明很明白他的意思,
经过了21世纪资讯大爆炸的时代,
他知道,启蒙往往在六七岁的时候才好,
一旦成人了之后,会有更多的心思,
加上惯性的问题,普及识字和扫盲,
困难比较大,
后世的新华夏,把扫盲当做一件政治任务来抓,
就这样也好多年,才完成,
在晋省,在没有行政力量帮助的情况下,
推行这个不容易。
本书来自:wap.faloo.com。.
安装:下载飞卢小说App签到赚VIP点!
限时:注册会员赠200点卷,立即抢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