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小说网(m.feilu.cc)
首页 > 军事历史 > 通鉴:金生水源远流长 > 章节

第184章 外戚权势大

作者:叶还生

这时候啊,成帝他老人家还是个“无后”大爷,身体呢,还老是出幺蛾子。


有一天,定陶王刘康就跑来拜见了,太后和成帝可没忘记先帝的嘱托,对刘康那叫一个热情啊,给他的好处,比其他的王侯将相可要多出不止十倍,过去那点儿皇位小争斗,大家都心照不宣,没人去提。


成帝一看刘康这么顺眼,直接跟他说:


“嘿,兄弟,你瞧我现在还是个‘无子’皇帝,人生这东西,说没就没了,咱俩得珍惜眼前人啊。


万一我哪天挂了,咱们可就真的拜拜了。


你就在京城里安个家,陪哥哥我唠唠嗑得了!”


渐渐地,成帝的身体也硬朗起来了,这刘康呢,也就顺势在京城王府住下,天天进宫跟成帝腻在一起,两人的关系好得跟穿一条裤子似的。


可是啊,大将军王凤看在眼里,心里那叫一个不爽。


正巧,天上出现了日食,王凤就坡下驴,趁机跟成帝说:


“皇上啊,您看这日食,明显是‘阴盛阳衰’的征兆。


定陶王跟您再好,他也得回他自己的地盘去当老大啊。


现在天天围着您转,这不太对啊,老天爷都看不下去了,给您发警告了。


您还是让他哪来的回哪去吧!”


成帝一听,心里虽然百般不愿意,但王凤这话都说到这份上了,他也只能硬着头皮答应了。


刘康要走的那天,成帝亲自送他,两个人哭得稀里哗啦的,那场面,简直比“十八相送”还感人啊!


再说王章这哥们儿,性格那叫一个直,心里有啥就说啥,绝不藏着掖着。


虽然他是王凤举荐上来的,但他可不买王凤的账,觉得王凤一手遮天可不是啥好事儿,更别提去巴结讨好他了。


于是呢,他就给皇上上了个密奏,说:


皇上啊,这日食可不是闹着玩儿的,都是因为王凤这哥们儿权力太大了,把您老人家都给蒙蔽了!”


皇上一听,哟呵,这事儿得问问清楚,于是就把王章叫来问话。


王章一脸正气地回答说:


“老天爷可是个明白人儿,它保佑好人,惩罚坏人,祥瑞或者灾难就是它的信号。


现在您老人家没有儿子,所以亲近定陶王,这是为了继承大统,为了国家着想。


这是顺应天意、安抚民心的大好事儿,老天爷应该给您降下祥瑞才对,怎么会带来灾难呢!


这灾难啊,都是因为有大臣专权给闹的。


我听说大将军,把日食这事儿怪到定陶王头上,想把他赶回封国去。


这要是想让皇上孤立无援,然后他好一人独大,满足自己的私欲,那他可就不是个忠臣了。


再说这日食啊,就是因为阴气太重了,把阳气都给压下去了,这都是因为臣子的权力太大了,把皇上您都给压下去了!


现在啊,国家大事小事都是王凤说了算,您老人家连插手的份儿都没有。


这王凤啊,不检讨自己,反倒把屎盆子扣到好人头上,想把定陶王给排挤走。


而且啊,这王凤干的坏事儿可不止这一件呢!


就说那个前丞相、乐昌侯王商吧,他本来是您的亲戚啊,人品好得不得了,威望也高得吓人,可以说是国家的顶梁柱啊!


他这个人啊,特别有正义感,就是不愿意跟着王凤混。


结果呢?


被王凤随便找了个借口就给整倒了,最后郁郁而终啊!


老百姓都为他叫屈呢!


还有啊!


王凤明知道他小妾的妹妹张美人已经嫁过人了,按理来说啊,这样的女人怎么能配得上您老人家呢?


可是这王凤啊,就说她能生儿子,硬是把她送进了后宫。


这不就是为了给他小妾的妹妹捞点好处嘛!


可是啊,听说这张美人到现在肚子也没啥动静。


你想想啊,就连那些羌人、胡人都要把头胎孩子给打掉,就是为了保证血统纯正。


您老人家怎么能亲近一个嫁过人的女人呢!


这三件大事儿啊,都是您老人家亲眼所见的。


从这些事情上就能看出王凤的为人了!


皇上啊,您老人家,可不能让王凤长期把持朝政啊!


得让他退休回家去养老才对!


咱们得换个忠诚贤能的人,来接班才行啊!”


自从那王商被王凤一招弹劾,啪唧一声掉下了台,再加上定陶王被一脚踢回国,成帝心里那个气啊,别提了,简直就是气压计爆表!


可这回听了王章的一番话,心里那个堵啊,一下子就疏通了,仿佛便秘了好几天突然通畅了一样。


成帝一拍大腿,决定就按王章说的办!


成帝拉着王章的手说:


“哎呀,要不是你这京兆尹直性子,咱哪儿能听到这些国家大事儿啊。


咱得承认,看东西得内行才看得出门道,你帮咱物色个能辅佐朝政的高手呗。”


于是啊,王章又悄悄上了个密奏,把信都王刘兴的舅舅、琅邪太守冯野王给推了出来,说这小子既忠诚又正直,脑子还转得特别快。


成帝一听,哎妈呀,这不是咱当太子时,就听说的那位大咖吗?


这下可好了,就让他来接王凤的班儿吧!


每次王章来找成帝聊天,成帝都让手下人退避三舍。


可谁知,太后堂弟的儿子、侍中王音这小子,居然玩起了偷听,把王章的话全记在了小本本上,然后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王凤。


王凤一听,吓得差点儿没住进医院。


杜钦看他那样儿,就劝他:


“喂,老王,你干脆搬出大将军府,回你原来的小窝去吧,写封辞职信,说你想退休享清福了。”


信里那个哭穷哭惨啊,简直比琼瑶剧还琼瑶剧。


太后听说了,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哗哗地流,连饭都吃不下去了。


成帝呢,从小就把王凤当亲爹一样依赖,哪儿舍得让他走啊。


于是大手一挥,下诏安抚他,说:“老王啊,你再坚持坚持,继续干吧!”


就这样,王凤又回到了大将军的位置上,继续他的仕途狂奔。


这事儿啊,就这么说定了,大家洗洗睡吧!


话说成帝这心里头,哎呦,那叫一个不是滋味儿啊!


他就让尚书去怼那王章,一顿数落:


“你这王章,明知冯野王之前是那诸侯王的舅父,被一脚踹到地方做官去了。


可你呢,就因为自己心里那点小九九,违规把冯野王往回捞,你这不就是想拍拍诸侯的马屁嘛。


再说了,你明知张美人已经进宫陪皇上了,你还瞎咧咧地,引用那啥羌胡杀首子的风俗,来打比方,这哪儿像个大臣说的话啊!”


于是乎,成帝就把这王章扔给了司法官吏去折腾。


那廷尉也不是个省油的灯,一上来就给王章扣了个大逆不道的帽子,说:


“你丫把皇上比作羌胡蛮子,想让皇上断子绝孙,你这不是背叛天子嘛,你分明就是替那定陶王着想的。”


可怜的王章啊,最后落得个牢里伸腿瞪眼,老婆孩子也被一脚踢到了合浦。


从那以后,公卿们看到王凤都是斜着眼睛,心里那叫一个恨啊!


冯野王听到这事儿,吓得魂儿都没了,一病不起。


病假满了三个月,成帝就挥手说:“你带病继续干吧!”


于是,他就跟着老婆,回到了老家杜陵去治病。


可大将军王凤哪儿会轻易放过他呢,就挤眉弄眼地暗示御史中丞去怼冯野王,说:“这冯野王拿着皇上的虎符,私自越过郡界回家,这可是大不敬的罪儿啊!”


杜钦听了这事儿,急忙忙给王凤上书说:


“那些官秩二千担的官员生病了,皇上批准他们带职养病回家,这可是有先例的。


法律上也没说不能离郡啊。


经书上都说了,‘拿不准该不该赏赐的,姑且先赏赐’,这是为了广施恩德嘛。


还说‘拿不准该不该惩罚的,姑且先赦免’,这是为了谨慎用刑,怕出差错。


现在你们不顾法令和先例,就用不敬的罪名去治他,这完全违背了古训啊。


就算你们觉得二千担的高官管着千里之地,军事重任在身,不能轻易离郡,那你们要制定新法律也得等这事儿过了再说啊。


冯野王的罪,也得在新法律出来之前,才算数呢。


刑罚和赏赐可是国家的大事儿,得慎重啊!”


哎呀,可惜的是,王凤哪儿听得进去这些,最后还是把冯野王的官职给撸了。


这事儿啊,就这么定了,冯野王也只好乖乖认栽了呗。


这可真是,人算不如天算,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啊!


当时啊,老百姓们大都觉得,王章那哥们儿是冤枉的,朝廷这么一整,大家都有点儿看不过去了。


杜钦这小伙子倒是挺机灵的,一看王凤捅了马蜂窝,就赶紧去给他擦屁股。


他跟王凤说:


“哎,王大人啊,你看这京兆尹王章,他被扣的屎盆子,还没揭开呢,京师里的人都一脸懵逼,更别提那些外地来的了。


这样下去,恐怕全天下的老百姓,都以为王章是被冤枉的,还以为他是因为说了实话,才被关进小黑屋的。


这可不妙啊,以后谁还敢给皇上您提意见呢?


对您的英明形象可是大打折扣啊!


要我说,咱们得趁这个机会,让大家多推荐些敢说实话的人才。


还有那些当官的,也让他们多叨叨几句。


这样,朝廷上就能听到更多的声音了,四面八方的老百姓也都会知道,咱们的皇上可是个明君,不会因为大臣说了几句实话就翻脸。


这样一来,那些谣言就不攻自破了,大家心里的疑惑也就烟消云散了。”


王凤一听杜钦这话,觉得挺有道理的,就把他的建议报告给了成帝。


成帝一听,也觉得不错,这事儿就这么愉快地决定了。


这一年呢,还有个好事儿,就是陈留太守薛宣,被提拔为了左冯翊。


说起这薛宣啊,那可真是个人才,不管到哪里当官,都能把事儿办得妥妥的。


他有个儿子叫薛惠,在彭城当县令。


有一回薛宣路过彭城,他心里清楚儿子没啥真才实学,所以压根儿就没过问他的工作。


有人就问薛宣了:“你咋不教你儿子怎么当官呢?”


薛宣笑了笑说:“当官这事儿啊,得靠自己去琢磨法律条文啥的。


能不能干好,就得看个人的造化了,这哪儿能教得会呢?”


大家一听这话,都纷纷竖起了大拇指,称赞他见解独到,这话也就一传十,十传百地,传开了。


话说啊,汉成帝阳朔二年的那个春天,咱们皇上心情大好,直接给全天下放了个大赦,这可真是乐翻天了。


但你说巧不巧,就在这时,那御史大夫张忠两腿一蹬,直接上天了。


一转眼呢,夏天来了,四月二十七的那天,皇上把侍中、太仆王音给提拔成了御史大夫。


这时候的王氏家族啊,那权势可真是不得了,就像开了挖掘机一样,一路飙升。


各地的大小官员,有很多都是他们家族的小弟。


特别是那王氏五侯的弟弟们,一个比一个能炫,收的珍宝跟瀑布似的从四面八方涌来。


这五侯啊,都挺会做人,整天就喜欢跟士人交朋友,收养一堆贤才,然后还大把大把地撒钱,看谁撒得更欢。


他们家那门庭若市啊,宾客多得跟过年赶集似的,都在那儿夸王氏家族怎么怎么好。


刘向这哥们儿呢,看着这一切,心里急得跟什么似的。


他就跟陈汤说:


“哥们儿,你看现在这天气异常,外戚的权势还这么大,时间一长,咱们刘家可就要喝西北风了。


我身为刘家的后人,受过汉朝几代的照顾,现在不说,还等到什么时候!”


于是啊,他就给皇上上书,一顿唠叨:


“皇上啊,哪个老大不希望自己的地盘安安稳稳、长长久久呢?


但问题是啊,手下权力太大,可是会翻船的。


《书经》上都说了,手下太嚣张,家族和国家都会倒霉。


现在王氏一家,坐好车、穿好衣的就有二十三个,朝廷里他们的势力跟鱼鳞一样多。


大将军掌权,五侯奢侈得没边儿,这样下去可咋整!”


哎呀,这刘向可真是为了国家操碎了心啊,不知道皇上能不能听进去他的话呢?


咱们啊,就擦亮眼睛看好戏吧!


那时候啊,尚书、九卿、州牧、郡守这些大佬啊,全都是王氏家族的人,他们可真能整啊,把整个国家的重要部门都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拉帮结派的,简直比古惑仔还古惑仔!


他们看谁顺眼,那谁就飞黄腾达了;看谁不顺眼,谁就等着倒霉吧。


那些跟着他们混、帮忙吹嘘他们多牛逼的人啊,也是他们的马前卒;掌权的大佬们啊,更是为他们拍马屁、唱赞歌。


他们使劲排挤皇族,让刘氏家族越来越像孤魂野鬼,特别是那些有才华的皇族成员啊,他们更是踩到底,就是不想让人家出头,离皇族的责任远点儿,更别想在朝廷和皇宫里捞个一官半职,就是怕他们分权啊。


这王氏家族,真是狡猾狡猾的!


他们经常拿昭帝时候的燕王、盖主之乱说事儿,让皇上对宗室起了疑心,这一招儿真是高!


但是呢,他们就不提吕氏、霍光这些外戚擅权的事情,咱也不知道是为啥,可能就是心虚吧。


他们内心啊,其实跟管叔、蔡叔一样,已经有了造反的小九九,但表面上呢,还得装出一副忠心耿耿的样子,借用周公的言论来掩饰自己的野心。


这王氏兄弟都占据了朝廷的重要位置,他们家族啊,就像一棵大树,树根树枝都连在一起,从古至今,外戚权势这么大,还真是第一次见识到!



  本书由飞卢小说网提供。.
端午读书!充100赠500点卷
(6月8日到6月10日)[立即抢充] [免费离线听本书(多声优)]

安装:下载飞卢小说App签到赚VIP点!
限时:注册会员赠200点卷,立即抢注!
<<上一页 下一页>>回目录
加入书签打赏书架
《通鉴:金生水源远流长》书评区:
 收藏本站
充值|书屋|书库|分类|排行
包月|客服|合作|帮助|首页
传统版本|手机版
飞卢中文网 版权所有rss 标签
本网页需要浏览器支持:javascript脚本和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