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
【500年前,玉米也传入了我国。】
【众所周知,清朝是我国古代人口增长最快的一个朝代。】
【在短短的一百年时间里,从康熙年间的7000万陡增到4个亿,堪称爆炸式增长!】
【而在这种爆炸式增长的背后,玉米、红薯等粮食作物的功劳占据了大半。】
【那么,玉米是什么时候传进我国的呢?】
【据史料记载,虽然玉米是在清朝的雍正年间才逐渐流行,并推广种植的。】
【但是实际上在明朝嘉靖年间,我国就已经大范围出现了玉米。】
【......】
【嘉靖年间《平凉府志》记载:番麦,一名西天麦......花垂红绒于塔末,长五六寸,三月种,八月收。】
【万历年间的《留青日札》中也有记载:御麦出西蕃,旧名蕃麦,以其曾经进御,故名御麦。】
【《滇南本草》:玉麦须,味甜,性微温,入阳明胃经,宽肠下气。】
【......】
【根据这些记载来看,嘉靖年间的大明已经经常出现玉米的身影,从西北的平凉府到南方的滇南,都有分布。】
【这种大范围的分布一定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所以很有可能,玉米在正德年间就已经传入。】
【据《明史》记在,正德十三年,佛郎机“遣使臣加必丹末等贡方物,请封”。】
【再联系《留青日札》上所记述的‘御麦’,很显然,这是一种上供给皇帝的御品。】
【可见,玉米的流入大约就是在正德年间,葡萄-牙人进贡给大明的。】
【但可惜的是,当时的人并不重视玉米的种植。】
【南方的豪绅种植玉米于庭院中,只是拿来作为观赏植物。】
【而医馆的大夫们,也只是研究玉米须的药用效果。】
.................
垂死病中惊坐起......
柳暗花明......
又一村!!!
老朱震惊了!
“什么!”
“我大明竟然早就有了玉米?”
“番邦居然早就将玉米朝贡到咱大明了!!!”
老朱顿时一惊!
而在吃惊之余。
他紧接着便是一喜!
他想起来嘉靖这个后世之君了。
“嘉靖!”
“对,朕记得!”
“在之前天幕的盘点视频中有说过,这嘉靖是朕的后世皇帝,距离朕......也就100多年!”
“再往前......正德!”
“如果这正德朝也长久的话......嘶!说不准也就是100年后的事情!”
老朱顿时大喜!
100年。
说短不短。
但是。
说长那也不长!
....................
“父皇,既然这玉米是佛郎机过上供而来。”
“那我大明何不主动去找那佛郎机?”
“那样的话根本用不着100年。”
“快则十来年、短则三五年,我们就能将这玉米带回来!”
这时。
朱标在一旁提醒道。
一听。
老朱顿时也想到了这一茬!
对啊!
咱怎么光想着等了!
既然知道是从哪里传进来的。
那干脆就直接自己去找哇!
什么?
万一对面不给怎么办?
且别提天幕是不是也投影到了大明之外(当然没有)。
就算他们知道了这玉米对我大明的重要性不给。
咱大不了重建水军......
炮轰佛郎机!
....................
祈祷佛郎机不给吧。
毕竟那样的话。
或许能给大明种下一颗大航海的种子。
“这正德和嘉靖真是两个小混蛋!”
“一个如此高产的粮食,一个能让天下百姓暴增的粮食,竟然被他们视若无睹,反而是成为了豪绅的观赏玩物,简直孽障!”
而在决定并安排了远赴佛郎机寻找玉米的事情之外。
老朱也没忘记嘉靖和正德这两个败家玩意。
“看来。”
“咱的皇明祖训也该改改了。”
“怎么总感觉咱的后代们一个比一个不靠谱的样子......”
....................
老朱这边忙的不行。
一会惊一会喜。
一会思考怎么去找玉米。
一会又要思考自己的皇家教育是不是哪里出了问题。
总之。
精彩异常。
....................
而此时。
嘉靖时代。
看着天幕中的信息。
身穿一身道袍。
盘坐在八卦台上。
周围被一圈纱帐笼罩着装神弄鬼的嘉靖皇帝。
当——
敲击铜罄的声音戛然而止。
而被隔绝在纱帐之外。
大殿中的群臣们。
裕王、严嵩、严世蕃、赵贞吉、胡宗宪、高拱、张居正等人。
也全都愣在原地。
....................
江南水乡。
一乡绅之家。
庭院之中。
看着那种在假山胖。
长的亭亭玉立、碧绿喜人的高大植株。
这沈姓豪绅懵了。
“俺这种着看的玩意......”
“就是玉米???”
....................
天幕——
【马铃薯。】
【作为现代五谷的最后一种,马铃薯也极其的重要。】
【虽然在各种的历史小说中,我们经常能见到穿越者携带红薯回到古代大杀四方。】
【但实际上,马铃薯(土豆)的重要性遥远高于红薯。】
【这一点从两者在现代的种植面积就看得出来。】
【我国的马铃薯种植面积要要远远高于红薯,是后者的两倍。】
【而在全球范围内,这个差距更是被拉开到了三倍。】
【并且近年来,马铃薯的种植面积还在逐年上升。】
【而红薯的产量则在逐年下降。】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
【这是因为马铃薯相较于红薯而言,具有很多优点。】
【......】
【第一,马铃薯的产量十分稳定,并且稳中递增。】
【日前,我国马铃薯的亩产记录已经达到了近6000公斤,也就是近12000斤!】
【在一般的农业化生产中,民间种植虽然达不到这个数字,但亩产量也一般可以达到2000-6000斤。】
【而反观红薯,虽然他的亩产记录已经刷新到了5303斤,与马铃薯相差不大。】
【然而红薯在近些年来的某些年份和地区却出现了产量下降的趋势,其产能的稳定性不如马铃薯。】
【......】
【第二,种植和储藏的难易程度。】
【马铃薯是冷凉作物,更易种植,而且种植周期相对较短,出苗后两到三个月即可收获。】
【而红薯的种植周期一般在三到六个月。】
【这相当于红薯用了两倍的生长时间和土地占用率,却只能制造和马铃薯相当的产能。】
【第三,食品开发的多元化。】
【......】
【马铃薯应用广泛,不论是制粉、鲜食、加工成半成品和成品等,都有着广阔的市场。】
【酸辣土豆丝、土豆焖鸡、酸辣土豆粉是百姓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的美食。】
【薯片薯条是超市货架上必不可缺的零食。】
【而红薯则显得更为逊色一些。】
【所以时至今日,马铃薯这种原产自美洲,于明朝传入华夏的作物,已经成为了至关重要的国民主粮之一。】
....................
天幕中。
马铃薯作为现代五谷的最后一种粮食出场。
和前四种一样。
马铃薯的超高产量在视频中出现。
再度给予了无数古人以震撼一击。
....................
各朝位面。
正在观看天幕的百姓们又一次看傻眼了。
——“额滴老天爷啊,12000斤?这是一亩地里能种出的庄稼?”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就算是给俺10亩地,俺也种不出这么多的粮食啊!”
——“天幕该不会是在说瞎话吧?”
——“就是,12000斤?这咋办得到嘛!”
——“太多了,吃不完,根本吃不完!”
....................
12000斤的亩产记录实在是太吓人了。
以至于很多百姓都无法相信。
毕竟绝大多数的百姓都处于明清之前。
对于那个时候的他们而言。
一亩地如果能收成个两三百斤。
那都已经是难得的丰年了。
又岂能奢望后面加个0?
而且还要再翻好几辈?
....................
相较于普通百姓。
皇帝们的接受能力无疑要强得多。
“虽然12000斤这个数字看起来有些高的简直无法令人相信。”
“但是既然是记录,那必然是后世华夏费尽了众多心血所打造的结果。”
“普通人根本种不出。”
“只不过......是拿来提升民众耕种信心的罢了。”
大秦位面。
嬴政如此想到。
....................
大汉位面。
刘彻看向卫绾。
“太傅,如果朕所料没错的话,这12000斤的数字,恐怕有假吧?”
卫绾其实打心里也是有点怀疑的。
“陛下明鉴,臣也觉得不是没有这种可能。”
“毕竟12000斤这个数字太匪夷所思了。”
“臣估摸着,大概是后世的朝廷为了提振民心士气,所炮制的出来的虚数。”
“真实亩产......最高或许在万斤左右。”
刘彻点头。
显然是认可了卫绾的说法。
不过对于后世就算是真的造假这一点。
他也是觉得可以接受的。
这并没有什么不好意思。
国之大事。
除了在祀与戎之外。
最重要的就是劝民耕桑了。
君不见文景两朝与民生息。
我大汉才迎来文景之治吗?
有时候为了激发农民的耕种积极性。
用一点小手段并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
有功于社稷。
何错之有?
....................
大唐位面。
“虽然12000斤太过遥远,普通百姓根本就种不出如此高产。”
“但是平日里亩产能收获个四五千斤,也十分不错了。”
御座之上。
李二随口点评。
而听到他这话。
长孙无忌等人纷纷用一种诡异的眼神看着他。
“嗯?”
李二的目光从天幕上移开。
不觉得有些困惑。
他张开双手撑开袍服。
自省了一遍。
“怎么,朕哪里有什么......”
还没说完。
他自己就摇了摇头。
不由苦笑。
李二啊李二。
你也是飘了。
大唐百姓如今一亩地才能收成多少?
这怎么张口就‘四五千斤也不错了’?
....................
“不过这大明竟然未能将玉米和马铃薯推广利用起来,属实可惜。”
“可惜我大唐距离美洲太过遥远。”
“不然寻找一番......找到这两种作物大为推广,才真的是功在千秋!”
“哎!”
此时。
天幕中又重新出现了那幅世界地图。
李二抬头。
当看到地图中的美洲区域。
不由的越发渴望了。
这美洲可真是好地方啊!
玉米、马铃薯。
都原产于此。
这还是天幕说出来的。
没说出来的好东西。
还不知道有多少。
“如果我大唐能够拿下此地......”
李二又在做梦了~~~
....................
然而。
正当他如此想着的时候。
天幕中的下一个视频出现。
当看见视频标题。
李二脸上顿时错愕。
只见那标题分明是——【假如华夏和美利坚领土互换,谁更划算一些?】
中美互换领土?
什么鬼!
李二以及无数的帝王。
脑瓜子里一排排的问号......
——————————
ps:可能有些读者在想作者是不是过分标高了这些作物的产量,但每一项数据都是经过我的严查的,而且选择的都是官方的信源。
比如马铃薯的亩产数据就来自于农业农村部的官网。
说实话,作者君看到的时候也被吓了一跳,上个月22号刷新到6000公斤了。
注意,官网写的是公斤,不是斤。
简直可怕!
本书由飞卢小说网提供。.
安装:下载飞卢小说App签到赚VIP点!
限时:注册会员赠200点卷,立即抢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