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收集大量的青霉,收集方法很简单,找找家里和附近发霉的食物。】
【像是馒头包子水果一类的,如果发霉了,并且是绿色的,就是可用的青霉来源,但建议尽量选择柑橘类水果。】
“有一说一,如果我是古人,估计打死也想不到这一步。”
“确实,发霉的东西一般都是腐烂变质的,不扔掉就不错了,哪怕古代物质匮乏舍不得扔,也要把发霉那一块切掉再吃。”
“霉菌变成救人的神药,反差太大了。”
众多古人看到此处,纷纷点头。
发霉变质的食物不能吃,吃了会中毒生病。
这是老祖宗千年流传的常识。
即便一定要吃,也要把发霉变质的部分煮熟,用高温破坏那些霉菌。
谁能想到神药的关键原料,反而是那些恶心的霉菌呢?
【第二步:准备培养液,大家给出的配方是大米磨成的汁水+山芋煮成的汁水混合,然后将青霉放进培养液,等待七天。】
【第三步:在七天中可以准备一下活性炭。】
【制作方法是将硬木或者果壳放进有气孔的金属容器中明火烧干,烧到锅里不再冒出烟,等待已经碳化完成的硬木冷却,然后用清水洗掉灰尘杂质,沥干水,将木炭磨成粉,再将碳粉风干,活性炭就制作完成了。】
【第四步,取一个干净的容器,将漏斗的口放置一块棉花,将培养液通过漏斗过滤进瓦罐中。】
【第五步,再往瓦罐中倒入培养液三倍的菜油,开始搅拌,搅拌至瓦罐中的液体分成三层,然后将上面两层液体小心舀出来,只留下最下面的水状物。】
【第六步,加入事先做好的碳粉,直到碳粉吸干所有液体为止。】
【最后一步,将青霉素溶液滴入事先做好的葡萄球菌培养液中,盖上盖子等待几天,如果溶液周围出现圆圈,那就说明青霉素提取成功了。】
【葡萄球菌培养皿的制作:用加牛蹄筋的牛肉汤冷却形成肉冻,用消毒后的棍子刮人嘴里的上黏膜,将刮取物放在这些肉冻上即可。】
“……我只能说,跟大蒜素比起来确实复杂太多了,看得我头大。”
“其实还好吧,用到的原料都是比较常见的,而且青霉素效用比大蒜素强了不少。”
“青霉素是不是会过敏啊,我记得小时候取医院都要先皮试的。”
“古代也可以做皮试啊,搞一个小伤口用小剂量试试。”
“还是别吧,这样做出来的青霉素成功率好像不怎么高,纯度也很难保证,别一不小心把人治死了。”
“看来只能在死马当作活马医的时候用了,搏一搏。”
“战争中很多受伤的士兵都是因为感染和并发症死的,有了青霉素,哪怕纯度一般也能让许许多多的士兵活下来。”
“确实,伤病营里很多士兵原本都不用死……”
……
历朝历代的古人们全部懵了。
这神药,光是制作方式就很难看懂啊。
各种名词在他们的时代,要么完全没有出现,要么意思不搭边。
想什么‘葡萄球菌’,是葡萄和蘑菇混合的东西吗?
还有‘山芋’,‘棉花’,‘培养皿’之类的名词,很多古人根本连听都没听过。
……
大明太祖位面。
成年人才做选择,作为皇帝的朱元璋当然是全都要。
“大蒜素和青霉素,全部都要制取!”
朱元璋思索片刻开口道。
不过,如果朱家及后代之人生病,他会嘱咐先使用大蒜素。
毕竟听天幕所说,这种方法制作出来的青霉素,风险还是比较高的。
安全第一。
等到病入膏肓,无可挽回了,才会考虑用这种土法青霉素搏一搏概率。
“父皇,根据天幕所言,这青霉素和大蒜素,对伤兵也效果显著。”
“有了此物,我大明官兵,岂不是又多了一份生存的保障?!”
朱标语气激动。
不是他不关心自己将来的病症。
而是他现在还没得病,更关心眼前立刻就能利用上的地方。
“不止于此。”
朱元璋笑道。“青霉素还不好说,但是这大蒜,集市之上只需几文钱一斤,制取大蒜素易如反掌。”
“如果百姓都能用上大蒜素,那么天下疾病不知道要消弭多少!”
“这才是千秋功业!才是万民敬仰之举!”
大汉武帝位面。
刘彻心潮澎湃,吩咐道:
“全力制取大蒜素,要确保全军都配备上!”
“有了此物,朕的大汉天兵定能减少无数伤亡!”
军队出征,其实很多都是非战斗性减员。
长途行军一路之上,会有很多因为各种疾病倒下的士兵。
有了大蒜素这种抗生素,不管是战斗中受到刀剑砍伤,箭伤,还是攻城时被烫伤之类。
存活率都要大上很多。
本就威猛的汉军再拥有抗生素,简直如虎添翼!
大唐高宗位面。
时任承务郎,执掌尚药局的孙思邈眼里充满激动之色。
“这大蒜素、青霉素,都是神药啊!”
“有此二方,我的药方还敢称什么千金方!”
“这大蒜素和青霉素制取方法,才是真正价值千金的宝物!”
他马上寻找材料,开始尝试制取。
历朝历代,许多有识之士同样行动起来。
中国古人的智慧。
遇到看不懂,解决不了的困难怎么办?
先把流程跑起来。
看不懂的地方不断尝试,直到有结果为止。
不知道山芋是什么东西,那就暂时不用,或者用其他的作物来代替。
不知道棉花是什么,但是联想到过滤一词就简单了,也不是非用棉花不可,多几层抹布堆叠起来也能起到过滤效果。
其他不懂的地方,能猜的就猜,不能猜的慢慢尝试。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嘛。
一旦成功,这东西可是能够福泽万世。
无数人按照记录下来的方子开始尝试。
……
天幕之中视频继续。
【有了保命技能,下一步该怎么办?】
【人都有生老病死,大蒜素或许已经足够你获得许多权贵的好感。】.
【但是想要青史留名,令无数读书人都推崇不已,写诗赞叹,你还需要以下此物。】
【造纸术与印刷术。】
【这是两种技术,不过关联性较强。】
【可以说造纸术与印刷术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他们的伟大是打破了文化垄断,极大地降低了知识信息的存储和传播难度,甚至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层级结构。】
【有了他们,你将可以大批量培养人才,权利体系再也不会被门阀士族掌控,随着知识的普及,新的阶级将因此产生,工业文明的曙光将在你手中绽放,所以我将其列为穿越者必备的基础知识技能之一。】
“纸张和活字印刷术诞生之前,知识的传播确实太昂贵,太不方便了。”
“回复——确实,跟又厚又重不方便携带的竹简比起来,纸张简直是质的飞跃。”
“活字印刷术也挺重要的,降低成本增加效率,加快了知识的传播。”
“其实雕版印刷术早在唐初就出现了,但是活字印刷一直等到北宋庆历年间才被毕昇发明,有点奇怪。”
“回复——这么一说确实,活字印刷的原理又不复杂,难道几百年间都没人想到过改进一下吗?”
“回复——可能有时候技术的创新就是需要灵光一闪吧,又或者早就被发明了,但是一直没有人重视。”
“回复——有可能,活字印刷术在宋代一朝都没有大规模应用,最后反而到了元朝才普及。”
大唐太宗位面。
李世民看着高空中的弹幕,低头沉思。
大唐有人提前发明活字印刷术吗?
这活字印刷术对加快知识传播,开启民智,促进科举能起到多大的效果?
思考片刻,他对魏征嘱咐道:
“爱卿,把接下来的所有话都记下来!”
“朕认为这活字印刷术,对大唐一定大有用处!”
【先说造纸术,大伙都知道,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东汉和帝时期,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技术,被认为是现代造纸术的鼻祖。】
【画一个重点,蔡伦是改进了造纸术,并非是发明了造纸术。】
【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术的基本方法,力证便是1933年在罗布淖尔汉烽燧遗址出图的西汉麻纸。】
【不过,这种纸质地粗糙,使用不便,不足以代替简帛。】
【所以,如果你穿越的朝代在东汉汉和帝之前,就可以用造纸术成为你的安身立命之本。】
【就不说别的,蔡伦因为造纸术这一伟大功绩被封为“龙亭侯”,你要是把造纸术弄出来献给朝廷,皇帝高低也得封你一个侯爷当当。】
【毕竟相对竹简,纸张作为新的书写材料,那可真是革命性飞跃。】
“没有纸张之前,皇帝批阅奏折都是卸载简牍上,成捆的竹简被宦官用车拉来,几个人抬着放在皇帝的御案前堆成小山,皇帝每天在案几上展卷批阅,那是累得腰酸背疼。】
【而有了之之后,皇帝们的工作就会变得轻松许多。】
“嬴政是真的工作狂魔啊,没听说过他喜欢哪个嫔妃之类的,反而《史记》中记载他‘日批奏折百二十斤’,估计人都看麻了。”
“东方朔还写过十万字,足足3000片竹简向汉武帝自荐,那一大框竹简两个大力士才抬动。”
“不光是读书不方便,没有纸的年代上厕所也难受,那时候人们都用木片或者竹子当厕纸,还有一个专门的名字叫做厕简。”
“嘶——不会划伤吗?那里那么娇嫩?”
“回复——所以古人用的时候都要研磨一下,把外观弄得光滑一点,不然万一有刺可就直接菊花开了。”
“……光是想象一下那个画面……”
本书由飞卢小说网提供。.
安装:下载飞卢小说App签到赚VIP点!
限时:注册会员赠200点卷,立即抢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