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SH-41式7.62毫米冲锋枪的是由前苏联著名轻武器设计师斯帕金设计,(又名:人民冲锋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屡建奇功,是二战名枪之一,它用于取代PPD系列冲锋枪。该枪经过1940年末至1941年初的全面部队试验后,于1941年正式装备苏军陆军步兵,突击队及摩托化部队。1942年年中开始大批量生产,直到40年代末,共生产了600多万支。
结构特点
气体反冲式枪栓(自由式枪机原理),开膛待机,带有可进行连发、单发转化的快慢机。木制枪托枪身,散热筒沉重的木质枪托和枪身使PPSh-41的重心后移,从而保证枪身的平衡性,而且可以像步枪一样用于格斗,同时还特别适合在高寒环境下握持。
散热筒比枪管长约一寸,而且稍稍前倾以充当一个粗略的枪口制退器,以进一步减少在全自动射击期间的枪口上扬,当枪口碰触地面、工事胸墙等时,还可以有效地防止尘土进入枪管,其下方没有开口,更防止步兵在卧倒射击时被火药气体吹起的尘土遮蔽视线,暴露了其位置。虽然枪口制退器在这些方面是比较成功的,但也大大增加了枪口焰和噪音。
铰链式机匣。枪管和膛室内侧均进行了镀铬防锈处理。没有前握把或前护木,因此使用者一般会以支撑手紧握武器的弹鼓后方,或是抓着弹鼓的下部边缘。
研制历程:
苏联开发PPSH-41的部分原因是在与芬兰进行的苏芬战争之中,芬兰部队的索米冲锋枪给装备有莫辛-纳甘步枪与少量PPD-40冲锋枪的苏联红军造成了巨大伤亡,苏军意识到在冲锋枪当在城市或丛林中进行展开近战时极为有效。
1939年格奥尔基·谢苗诺维奇·什帕金开始研制新的冲锋枪,在参考索米冲锋枪的工艺与结构之后,在1940年定型研制成功,命名为PPSH-41,并于1941年在莫斯科附近建成了一批生产线,由一名苏联共产党地方党委高级成员直接负责监督生产进度。
截止到1941年11月,该武器的总产量还仅有数百支,在接下来的五个月内,这个数字攀升到了155000支,而到了1942年春天,生产厂一天就能生产出约3000支PPSH-41。
战争期间,由于红军部队大量需求,苏军统帅部决定启用更多的非军工厂加入生产厂的行列,PPSH堪称适应大规模生产的设计典范(类似的还有战时设计的M3,MP40和斯登)。在二战结束以前,这些武器共生产了超过6000000支。
使用情况:
1947年后,被广泛传播到前苏联等许多东方阵营国家,现在世界各地都有其身影。
苏联于1951年已经以AK-47突击步枪取代了PPSH-41。该枪在二战,卫国战争,继续战争,冷战,印度支那战争,朝鲜战争,越战,柬铺寨内战,泰寮边境战争,古巴革命,猪湾事件,罗德西亚战争,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也门内战,1979年阿富汗战争,车臣战争,2001年阿富汗战争,2003年一拉克战争,多次在巴尔干半岛的武装冲突都有使用。
型号演变:
MP41和MP717:二战期间,德国军队缴获大量PPSh-41以后,德国亦试图将武器口径转换9×19毫米口径子弹以使之更符合德国标准。不久,德军士兵们都得到了一套可将PPSh-41改造成发射9毫米枪弹的工具。被改成9毫米标准的PPSh-41甚至获得了一个德意志国防军的编号MP41;而未转换口径的PPSh-41被称为MP717。
50式冲锋枪:天朝仿制版本的PPSh-41冲锋枪。和苏联版不同的是,50式冲锋枪不使用71发可卸式弹鼓,只使用35发可拆卸式弹匣。
49式冲锋枪:朝鲜仿制版本的PPSh-41冲锋枪。和苏联版相同的是,49式冲锋枪不使用35发可卸式弹匣,只使用71发可拆卸式弹鼓。
K-50M冲锋枪:在越战期间,北越大量列装由天朝制的50式冲锋枪仿制的K-50M冲锋枪。K-50M使用来自PPSh-41的35发可拆卸式弹匣,不过部份不同的地方是K-50M的冷却用套管被截断约76毫米和前准星是来自法国MAT-49冲锋枪。其它的改进还包括:新增了手枪握把、一种同样地来自MAT-49的钢丝制可伸缩设计枪托和缩短型枪管。这些改进令K-50M令其重量仅3.4千克,比起PPSh-41的3.9千克)还减轻了500克。K-50M冲锋枪主要是由35发可拆卸式弹匣供弹,但枪托缩折后亦可对应71发可卸式弹鼓。
M49冲锋枪:南斯拉夫仿制的PPSh-41冲锋枪。
本章为图片章节,如果无法显示请设置您的浏览器为可以显示图片。
安装:下载飞卢小说App签到赚VIP点!
限时:注册会员赠200点卷,立即抢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