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药局的大使,叫做赵广源,接到门童的通报后,为了躲避徐妙锦,他早就躲起来了,害的宋明去传达朱允炆召见的口谕,老半天都没找到人。
待得两人过来,说明了迟来的原因后,徐妙锦没少惹来朱允炆的取笑。
“朕决定要改进火器,火药、火铳、火炮三者并行而进,为朕成立火器神机营做好准备。”
王儁听到朱允炆想要三种火器同时改进时,便不由得有些发悚,单一项改进,都不知得填进去多少匠户,如今三项一起进行,岂不是会将这三类有关的匠户全部滞留在京城。
如此无期服役,难免会引得其他匠户的担心,只需风吹草动便有可能引发动乱的。
况且眼下太祖皇陵、皇宫殿宇、以及各地的水利以及各项建设,都需要大量的匠户服役,一旦这些匠户出现问题,这些事情可就会全都被耽误。
所以,王儁不得不冒着引起朱允炆不满的风险,硬着头皮准备直谏。
只是,还不等他开口,朱允炆这后半句话却是让他直接惊住了。
他想成立火器神机营,好好的为何要新立兵种?
“火器神机营不属五军都督府管,隶属禁卫,直接对朕负责。”
王儁一个疑问还没得到解答,朱允炆已经又抛出了一个重磅炸弹。
神机营竟是直属天子,成为禁卫军的一员。
火器虽然厉害,但是如今的火器局限性很大,这一支由火器兵组成的禁卫军,它的力量便有限。
这样的一支军队如何有资格成为天子禁军。
也就是说,朱允炆他这是将宝都压在了对着三项火器的改进结果当中了。
这一刻,王儁发觉他肩上的担子,瞬间被无限增大了。
作为工部尚书,虽然改进火器只是他管辖下的两个部门参与而已,但是成败与否,他无论如何都得担责的。
成,他已经官至尚书,如今没有丞相,他也是进无可进了。
败,或许还有一年就可以功成身退,圆满致仕的愿望将永远达不成了。
王儁心中带着苦涩,不过他该说的话,这一刻还是准备硬着头皮说出来。
只见,他朝朱允炆躬身一拜道:“陛下,火器改进困难重重,成败与否尚未可知,一旦开始研究,所需耗费时日也是一个未知数。而且,这一次陛下要三项火器同时进行,需要征调的相关匠户定然不少。
陛下所征调匠户,虽只是与火器制造相关之人,但是如此无期征其服役,怕会造成其余匠户恐慌,当下诸多地方需要匠户的服役,若因此而造成匠户动乱,虽是小疾,亦将误国。望陛下三思!”
王儁这话可已经十分重口了,说完后他都做好被朱允炆大批一顿的准备了。
只不过左等右等,却是没感受到半点朱允炆的怒火,反而等到了朱允炆的一段莫名其妙的话。
只听他道:“王尚书过虑了,朕并没说过要征调相关匠户无期服役。”
不征调相关匠户,那关于三项火器的研究是谁来做?
王儁心中顿时充满了疑惑。
“朕会让这些匠户,自己争抢着要帮朕完成这些研究。”
朱允炆这个解释,非但没有替王儁释疑,反而更叫他迷惑了。
匠户们做梦都想着早点服完役好回去做工养家糊口,要知道服役时官府只管吃住,却不提供额外酬劳的。
而且与火器制作相关的铜匠、铁匠、石匠、木匠等匠户都是三年以上的班期,原本他们盼星星盼月亮地就要熬完了自己的徭役期限,这会儿你叫他们自己跳进一个无期服役的任务中,大伙儿铁定争抢着躲避,谁会傻到自己跳进来?
“臣愚钝?”想了半天王儁也没想到有什么办法可以令那些匠户自己主动来承担研发的任务,不由得对朱允炆问道。
而一旁的徐妙锦,也是满心的好奇,在她每天都来叨唠的情况下,那些匠户们都还百般磨洋工,这样的家伙,如何能调动得了他们的积极性?
“军匠。”
朱允炆只是简单地说了两个字。
此刻的明朝,有军户制度,也有匠户制度,但是军匠却是第一次听说。
只不过,这个词从朱允炆这位皇帝陛下嘴中说出,那意义就大了。
“陛下的意思是,要将匠户升入军籍?”王儁试探性地一问。
明初的军户待遇可比民户还吃香,不用服徭役不说,因为屯田制度的存在,军队还拥有大量农田。
在保证自给自足的前提下,军屯的田赋还是明帝国的主要收入来源。
眼下这个时代,往往还有民户冒充军户去吃军饷的。
所以说,作为贱籍的匠户变成拥有军籍的军户,那真真是飞黄腾达了。
而且朱允炆独列军匠,明显又与普通的军户有所区分。
可以预见,这些匠户若真的成为军匠,那么他们所承担的应该也依然是本职的匠户工作,而无需冲锋前线作战。
如此待遇,铁定要引得匠户们热血沸腾啊!
“是,也不是。”听到王儁的疑问,朱允炆微笑道,“我会给每一位拥有杰出贡献,又或者在本职技艺上有精湛技巧的匠人一次机会,让他们有能摆脱贱籍成为军户的可能。不过这样的机会并非人人都能实现,只有真正锐意进取者才行,而那些自怨自艾,一不钻研自家技巧,二不想着报效国家的匠人,只能继续他们现在的生活。”
朱允炆给了匠户们一条可以改变出身的道路,这就相当于科举考试,一招中榜,身份地位直接不同以往。
只要有点头脑的人,绝对会削尖了脑袋往里边挤的。
而到了这时王儁才明白,之前他所说的,他会让匠户们自己争抢着来帮他完成这项研究这话是怎么回事了。
朱允炆没有直接把这些匠户升为军户,而是看他们的贡献来确定名额,这就不会给别人一种不服的心理。
就这一点,便足以令得这些有机会参与火器研究的匠户们爆发出无限的活力。
“陛下圣明!”王儁作为工部尚书,和他打交道最多的不是别人正是这些匠户,所以,对于朱允炆想提升匠户的待遇,他是乐见其成的。
只不过……
“陛下,不知军匠制度,是否会在全部匠户之中展开?”王儁再问。
“先以此次任务为试点,待见成效之后,朕会考虑往更多匠户之中展开。”
本书来自:wap.faloo.com。.
安装:下载飞卢小说App签到赚VIP点!
限时:注册会员赠200点卷,立即抢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