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们的反应看在朱允炆眼里,他心中却是微微一笑。
仁君,是啊,他是仁君,别人眼里的仁君。
然而佛祖慈悲,亦能化怒目金刚祛恶扬善。
他朱允炆也是绝对不会留下任何一个威胁的。
周王算是废了,不过,作为第一个被削去兵权削去封号的藩王,为了不使得其余的藩王太过抵触,从而逼得原本就心有反意的藩王直接跳反。
他不仅仅要占住一个理字,他还要占住大义。
所以,打从一开始他就没想过要了周王的命,贬为庶人发配云南,这是原本那个朱允炆的做法,同样也是他考虑过后的选择。
中都留守司里。
留守李英芳,率一众留守司官员早已等待在外边。
眼看他们到来,纷纷迎上来给朱允炆问安。
李英芳在目光瞥过李增枝时,眼底那一抹愠怒,却是没逃过朱允炆的眼睛。
先前李增枝大义灭亲的举动,在朱允炆的暗示下,通过那些前来与李英芳互通消息的锦衣卫的嘴,不小心就泄露给了他知晓。
这种为了家族长存而大义灭亲的举动,他能理解,但是却不能接受。
他可是他的亲弟弟,他竟是连一点求情或者质疑消息真伪的话都没说。
也就是说,在李增枝眼中,他李英芳就是个会拖累家族的反贼。
原本就与家族不睦,如今,李英芳更是彻底不想再和这个随时都可以将他抛弃的家族有什么联系。
从他接到朱允炆的命令行事之后,他就已经决定,从今以后,他要做孤臣,只忠于圣上,而不是哪一家哪一族的人。
感受到弟弟眼中愠怒之后逐渐变得冷漠的目光,李增枝只能满心无奈。
他自认自己没有做错,同样他也知道,李英芳这个弟弟,怕是从此要和李家断绝瓜葛了。
他们两个的这一变化,都被朱允炆看在眼里,同样,他因势利导,可不就是要这样的结果。
如今唯剩两大掌握兵权的国公府,一是魏国公府,一是曹国公府。
按照历史轨迹,魏国公府的四公子徐增寿可是为燕王起兵提供了不少助力。
在朱允炆怀疑朱棣怀有反心的时候,曾问过徐增寿,对方来了句燕王已富贵至极,为什么要反?一句话令历史上的朱允炆对朱棣有了怠惰之心。
后来朱棣起师,发起靖难之役时,徐增寿又数次将京城里的兵力虚实传递给朱棣知晓。
可以说历史上的朱允炆败得那么的快,这当中着实有徐增寿出的一份力。
历史之鉴在这,如今的朱允炆岂能不限制一下这两大国公府。
如今有这样一个机会挟制曹国公府,朱允炆自然不会放过。
至于魏国公府,自从降服天雷事件后,徐家上下对他已经有了种迷之崇拜,而且历史上除了徐增寿外,徐家的胳膊肘还是拐向他的。
而如今的徐增寿,经过朱允炆多方观察下来,目前的他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毕竟,历史上他对朱棣的崇拜,皆是入职军中之后积累下来的。
如今,他才刚被朱元璋丢进右军都督府历练,都还没来得及外派带兵,哪有给他树立偶像的机会。
再说,此刻他的偶像可是自己,一个能当雷神、能当谷神、能当匠神、能当马神的真龙天子。
所以魏国公府基本上已经无需多虑了。
倒是曹国公李景隆,这个历史上败光了朱允炆五十多万军队,令燕王以北平之力窥得皇帝宝座的罪魁祸首,实在不能让人不怀疑,他是不是早就是燕王的人了。
如今朱允炆让李英芳与李家关系彻底闹僵,令得李英芳成为他的孤臣,今后曹国公府有什么动静,他却是不怕不知道了。
这边小小玩弄了下制衡之道后,朱允炆便朝李英芳询问起近来的情况。
周王的一举一动,早就有锦衣卫跟他汇报,不过,他知晓,但茹瑺等人却不清楚。
此刻听到李英芳讲述,一个个却是义愤填膺。
得知了卫所换防的消息之后,宋国公不是老实听从李英芳的建议,乖乖待在居所,尽量避免外出。
相反他往凤阳三卫跑得更勤了。
而周王也不是感受到朱允炆善意的警醒,乖乖溜回封地,继续安静地做他的王爷。
他一天往河南发出的密令没十封也有九封。
此刻在李英芳手中截获的密信就有十几封之多,这还是估摸着这两日朱允炆会有所行动,已经不怕打草惊蛇李英芳才敢擅自将周王这些信件截留下来。
前些日子流出的信件只会更多。
当着众大臣的面,朱允炆将这些信让人当场念出。
信中的内容,全部是对河南卫所兵官的安排。
“周王,好大的本事!”朱允炆冷哼一声。
而此刻没有一个大臣会去质疑他的怒火。
周王并非九大塞王,他的王府兵卫只有三卫,人员编制也是常规的5600人。
可是,从这些发往河南各卫所的信件来看,周王的手早已伸遍整个河南都司。
连都指挥使郑谢都是他的人,河南一地早成了他一个人的王国了。
对于这一情况,朱允炆也是吃了一惊。
按历史来讲,周王被拿下的过程十分简单,若历史上河南一地的状况和如今相似的话,就算有李景隆大军逼近,怕也没有这么容易可以将周王抓捕回京的。
如今和历史上周王被削藩还差着三年时间,没准是朱元璋预感到了什么,才几次三番让李景隆练兵河南。
周王的势力怕是在那个时候被瓦解的。
可如今,朱允炆并没这三年的缓冲时间。
所以,此刻他要面对的还有河南那十数万可能兵变的军队。
本来还想留周王一条性命的,然而现实却已经由不得朱允炆仁慈了。
周王,必须死。
本书来自:wap.faloo.com。.
安装:下载飞卢小说App签到赚VIP点!
限时:注册会员赠200点卷,立即抢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