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出来?”
“什么办法,需要画出来,而且比说出来更简单?”
李世民极为好奇,对李恪问道。
“父皇看看便知。”李恪一笑,买了个关子。
随即,他将桌面上几幅龙凤呈祥图放在一边,重新铺好了纸。
然后,李恪动气笔来,开始绘画。
李世民在李恪身边,看着他绘画,很快惊讶起来。
“这是什么笔法?我未曾见过如此精细的画作!”李世民心中内心震惊。
李恪用的,不是水墨技法。
他用的,是后世西方油画才会用到的一些技法。
天朝古代的绘画,主要是写意比较多,工笔方面的技巧比较少。
西方刚好相反。
西方绘画,素描,工笔技巧,十分发达。
简单的说,就是天朝画主要是神似,要的是一个意境。
西方绘画,主要是为了画的像。
李恪此时使用的技巧,就是此时还没出现的一些西方绘画技巧。
李世民身为皇帝,见多识广,可是还没见过这样的笔法。
一时间,李世民不由被吸引了。
等到李世民回过神来,李恪已经画好。
他对李世民一笑,道:“父皇,你要的解决办法,都在这里了。”
“一幅画可以解决缺水,耕牛的问题?”李世民有些不信。
他带着疑惑,看向李恪的画。
只见,李恪在纸上,画了一个机关,还有一个耕田用的犁。
“这就可以了?”李世民很是疑惑。
“恪儿,你说这可以解决缺水,缺牛的问题,我怎么没看出来,这是怎么解决的?”李世民问。
“父皇,你能认出这两种东西,究竟是什么嘛?”李恪反问道。
李世民看了半晌,道:“这是水车,和犁啊!”
唐朝,就已经有了水车,和耕犁。
“父皇再仔细看看。”李恪说道。
李世民仔细看了看。
虽然感觉上,这水车和耕犁,似乎哪里不一样,可是李世民也说不出所以然来。
李恪看了一眼李世民,心头暗笑。
“果然啊,身为帝王,就算关心农事,也不会细心到这种技术细节。”李恪心中想道。
他解释说道:“父皇,这虽然是水车和犁,却不是目前百姓所用的那种。”
“这水车,儿臣加了一些改进。”
“什么改进?”李世民很在关切的问道。
“水车是灌溉工具,根据儿臣看的文献,大约东汉时出现。”
“东汉末年灵帝时,命毕岚造“翻车”,有轮轴槽板等基本装置。又有一说三国时魏人马均也有“翻车”的制造。”
“不过,从那时候流传下来的水车,效果有限。”
“儿臣画的这个,是设计出来的新型水车。”
李恪说道。
“新型水车?你还能改进设计?”李世民听了,不禁震惊了。
实际上,天朝古代的农业技术改进,进步的很慢。
华夏上下数千年,积累的农业知识和技术,其实并不很多。
到了后世大清朝和民国的时候,农民的耕种方式,和唐宋虽然有点差别,可差别并不大。
而这反而凸显出来,农业技术的改进,是多么难得和珍贵的事情。
而李恪,现在小小年纪,就能改进农具和农业技术?
这真行得通嘛?
李世民心中不由充满疑问。
李恪却是自信满满。
他指着刚刚画的水车,道:“儿臣刚才做的设计,在轮轴应用方面有很大的进步。”
“它能利用水力为动力,我叫这为‘筒车’。”
“配合水池和连筒可以使低水高送。不仅功效比翻车更大,同时节约了宝贵的人力。”
“恪儿是说,如果大范围推广这水车,就能解决民间缺水问题?”
李世民问。
李恪点点头。
他是有谱的。
自从有学霸系统后,经过学习,李恪的记忆力也提升了起来。
前世李恪也是一个网络知识分子,搜集的知识,信息,是极多的。
他清楚的能回忆起来,新型水车,是唐朝末期出现的。
新型水车的出现,效果就是极大的节省人力。
同时,还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缺水的问题。
所以李恪十分有自信。
李世民连连点头。
“好!好!果然不亏是恪儿,博学强记啊!”
李世民大喜,感慨说道,然后像是学童求教一般问道:“这新型水车,朕会找懂农事的大臣详细问问。”
“这耕犁,又是怎么回事?”
“莫非有这耕犁,就能解决缺牛的问题?”
“能啊!怎么不能?”李恪反问道。
李世民此时,已经放下天子和父亲的威严,反而有些像是学生向学问好的人请教一样。
他对李恪问道:“耕犁怎么能解决牛的问题呢?”
“呵呵,其实很简单。”
“民间缺牛,主要是要用牛来耕地。”
“现在耕地,用的是直辕犁,极为耗费畜力。”
“一个直辕犁,需要四头耕牛,两个农夫,才能完成耕地。”
“正因为如此,民间才会如此缺乏耕牛。”
“儿臣画的这个,不是直辕犁,而是曲辕犁。”
“因为一些改造,这曲辕犁不用四头牛,仅仅一头牛,就可以拉得动这耕犁。”
“而且,一头牛拉的曲辕犁,作用不会比之前四头牛拉的直辕犁差!”
“我虽然变不出耕牛来,但是有这个曲辕犁,却将畜力节省了四倍!”
“耕地不变的情况下,有这曲辕犁,就等于凭空多了四倍的耕牛,一样可以解决父皇的难题!”
李恪对李世民说道。
本书由飞卢小说网提供。.
安装:下载飞卢小说App签到赚VIP点!
限时:注册会员赠200点卷,立即抢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