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楼的小二虽然不明白掌柜的为何如此激动,但还是听话的从前柜分两次抬了十贯钱出来。
唐朝称呼铜钱为金,虽然听上去有点耍赖,但就连皇帝赏赐功臣万金,也是一万枚铜钱。
十贯钱,也就是十两银子,也被称作万金。
李全一时间也被激动的掌柜给整蒙了,十贯钱?不是说千金么。
但很快李全反应过来了,这对对子,对到人家掌柜的心坎里了,给人对激动了。
嗯,既然这掌柜的这么给面子,那我李全也得有来有往才是。
“掌柜的,不知你大名如何称呼?”
这并非李全无礼,在唐朝直呼对方名字确实不礼貌,但那只限于读书人之间。
普通老百姓整日都在为活计奔波,哪有什么字号之类雅称。
直呼其名再正常不过。
酒楼掌柜不知李全问他名字做什么,但还是如实告知。
“小郎君,在下姓陈,双名五田。”
“好,无功不受禄,今日我李全收下你的万金之赠,也回赠你一首诗。
:昨日入集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绮罗者,不是养蚕人。”
“好诗好诗,小郎君,敢问诗名是何?”
人群中一个书生打扮的男子,闻听如此好诗,心中激动,大声问道。
“《赠陈五田》”
“李...李郎君,这...这可不行,我这腌臜名怎配得上这么好的诗。”
陈五田尴尬的搓着手,两颊潮红,一脸受宠若惊的说道。
“我写的诗,我说配得上便配得上。陈掌柜,我一家初来长安,可就在你这落脚了。”
来长安的第一天就发了财,李全心中舒服的不得了,朗声道。
“好好好,可有马车,我帮您牵马赶车。”
陈五田姿态放得很低,恭声说道。
这不能说陈五田老糊涂了,年仅四旬的人了,对一个孩童这么尊敬。
实在是自有诗文一来,还从未有过哪位文人给一介商贾赠诗。
陈五田心中内心澎湃,激动的走路后脚跟都不沾地了。
......
唐朝三日一开朝会,今日恰好是例行上朝的日子。
李世民端坐于东宫明德殿的龙椅上,正悉听文武百臣的上奏。
户部尚书唐俭,是第一个上奏的。
“陛下,关内道粮政史来报,今年的春雨比往年来的晚,且雨期短暂,待四月粮熟之际,可能会有旱期。特别是同州,华州,陇州,庆州四地,尤为严峻。”
旱期?又是天灾?听完唐俭的上奏,李世民皱起了眉头。
从他去年登基开始,各地天灾就频频不止,坊间已经有了一些不好的传言。
今年开春,山东魏州等地刚爆发过黄河解冻的汛期,国库拨款几十万贯才安置完灾民,若今年关内真的有旱期,他又该从何处调粮?
不过李世民虽然头疼,神色却依然镇定。
这倒不是李世民对旱期不在意,而是李世民十七岁上马杀敌,二十八岁登基称帝,传奇的人生经历,给了李世民强大的自信心。
不过说来也是,在古代那个弑杀亲族要遭雷劈的大环境下,李世民都敢弑兄杀弟,区区还不确定的旱期,又能对李世民造成多大影响。
新年开春,唐俭的奏本显然不止一个。
这边李世民还正琢磨怎么把旱期防患于未然呢,那边唐俭已经说起了另一件事。
“陛下,户部自岁旦以后开始筹算国库,去年一年土地,盐铁商税共收2700万贯,绢445万匹,布900万......今国库已无盈余,六部官员一再精简,俸禄发放尚有吃力。”
听着唐俭禀报前面的国库筹算,李世民还心情不错。
他刚登基一年,税钱就比李渊在位的时候多了近百万两,可见国泰民安,民富国强。
但越往后听,李世民的心情便越差。
怎么说着说着国库就没有盈余了,明明税钱比往年多了近百万两,怎么可能连六部的俸禄都发不起了。
“唐尚书,户部是不是筹算错了,国库去年税钱多了近百万两,怎么可能已无盈余。”
唐俭不急不躁,他知道李世民不是在责问户部。
而是要借他之口堵住其他五部的嘴巴。毕竟今年兵部的军费户部才给了三成,他要是不说清楚,别人还以为是他唐俭抠门。
“回禀陛下,去年五月下旬,山南道万州,忠州地震,户部拨赈灾钱款十五万余两。七月中旬,梁师都兵犯银州,户部共拨军饷犒赏四万余两。八月,江南道舒州,和州,庐州,宣州四地长江水患,户部拨银二十五万余两.......”
“好了,朕知道了,不要再说了。”
李世民发觉朝堂之上的气氛越来越低沉,直接打断了唐俭道。
唐俭拱手应了一声,面无表情的回到了文官列队。
“陛下,臣有事要奏。”
第二个站出来的不是别人,正是李世民的贴心好帮手,长孙无忌。
“哦?辅机你有何奏?”
长孙无忌知道李世民不想再听那些糟心的奏本,开口道:
“臣听闻长安城中近日出现一少年英才,作诗一首,半日便传遍长安,诗名甚盛。”
诗名半日便传遍长安?李世民来了兴趣,笑问道:
“那少年所作何诗啊?”
“昨日入集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绮罗者,不是养蚕人。”
长孙无忌如实回禀。
李世民脸上的笑意顿时僵在了脸上,遍身绮罗者,不是养蚕人。
这不是拐着弯骂朕压迫百姓吗?
本书来自:wap.faloo.com。.
安装:下载飞卢小说App签到赚VIP点!
限时:注册会员赠200点卷,立即抢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