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小说网(m.feilu.cc)
首页 > 都市言情 > 古稀年华 > 章节

48农村姑娘

作者:男人是山919

潇潇说:“英子姐,好羞人,我才不出嫁,永远不出嫁!”


潇潇是乡下姑娘,又没读过书,觉得自己当然不能跟英子比。


潇潇很崇拜从城市来的英子姐,照英子的样子梳头,照英子的样子打香肥皂,穿衬衣时也敢把领口的最上一粒扣子敞开了。


潇潇还经常跟她一起睡,缠着英子谈城里的事。英子告诉她,应该穿丝袜。潇潇第二天就去卖鸡蛋,买了一双丝袜。


潇潇说:“我怎么生在乡下了,没享一天福。你们还上幼儿园,唱歌跳舞,我三岁就收鸡屎。”


潇潇谈到她的哥哥,说她的哥哥是炮兵,还去过首都,便拿出她哥哥寄回来的照片给英子看。


她的哥哥叫满满,满满的照片很多,都穿军装,戴军帽,长得很厚实,一副乡下挑大粪的青年模样,显得憨头憨脑。


潇潇说:“我哥哥当兵两年了,现在是副班长。过去在队里是民兵连长,支书很培养他,发展他人党了才去当的兵。”


潇潇对有这样一个哥哥感到很骄傲,可英子什么感觉也没有。潇潇还说:


“好多人给他介绍对象,支书也给他介绍了几个,他却瞧不上。不是嫌这个黑了,就是嫌那个轻浮,真不知道他要为我找个什么样的嫂嫂。”


英子那时还小,不知道潇潇话中的意思。她也不知道住在一个没订婚的农村军人房里意味着什么,


虽然爱英也在先前说过,舅舅把她安排到表哥的屋子里睡觉,是不是有别的打算。英子很糊涂,英子还不到十八岁,认为男女之事,离她远着呢。


慢慢地,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俗话说,光阴似箭,逝者如斯。英子到舅舅家住了四年之后,满满从部队探亲回来了。


英子那天从地里干活儿回来,看到舅舅家有许多人,也有大队支书,大家围着一个穿军装的年轻人。英子马上就想起来了,这个人是表哥满满,是自己屋子里的主人。


支书看见了英子,马上拉着她对满满说:“这就是你的表妹英子,投亲来你们家,住在你的屋子里。”


又对英子说:“这是我们大队过去的民兵连长满满。有出息啦,在部队提干啦。”


满满跟英子握了握手,很得体,很有风度,满满毕竟在部队待了两年,举止跟本队的青年完全不同了,有大家喜欢的军人派头。


接着支书又继续跟满满谈这谈那。满满是支书过去一手培养的,满满回来,支书焉有不陪之理。那神情,就像看自己的儿子。


英子来到她的房间,发现满满的包包裹裹全堆在她的床上,军装也跟英子的衣裳放在一起。英子忽然感觉好不舒服好异样。


她突然明白这个房间本来就是满满的,她不过是借住在此。英子无家可归的情绪一呼啦漫上心头。


她赶紧收拾自己的东西,女孩子们的东西,然后把她的帆布提包拉上了拉链,一副准备离开走掉的劲头。


她内心惶惶的,来到后面的厨房,舅舅舅妈正杀鸡剁肉,潇潇在灶膛添柴火。英子说:“我……我来拔鸡毛。”


舅舅说:“你一边歇着去。”


潇潇说:“英子姐,这儿有新泡的芝麻茶,你喝碗芝麻茶。”


英子说:“我口不渴。”她发现在这个家她碍手碍脚。


舅妈说:“英子呀,满满一回来就忙昏了头,忙得顾不了你,你别见怪呀。”


英子说:“我不见怪。”


这时堂屋的大队支书摸到厨房来,找添茶的壶,潇潇忙说:“支书,您坐,我来。”


英子拿住了壶,说:“我去添茶吧。”


支书说:“英子,在我们农村习惯吗?”


英子说:“习惯的,谢谢支书,”


支书说:“现在满满回来了,他对你投奔他们家表示欢迎。满满听我的,他不敢不欢迎你。


“没事的,你放心在这里住,别去县城你大伯家,那里没有你舅舅家里好呀……我就不说了,你心里明白。”


英子说:“谢谢,谢谢您支书。”


支书哈哈大笑说:“又不是在我家,左一个谢谢,右一个谢谢,要谢,谢满满,谢潇潇和你的舅舅舅妈。”


舅妈插话说:“请都请不来哟,要不是她父亲去世,大伯家困难,我们家哪有福气待英子这个远客。”


英子被说得不好意思,说:“只是给你们添麻烦。”


吃饭的时候,都是村委会干部,大家都在说满满和英子。说满满是村里最有出息的小伙子,为村里争了光,说去了两年就穿四个荷包(军干服)了。


说英子是咱们村最好的姑娘,长得标致又听话,老老少少都喜欢她。


支书说:“北辽来的,是远客。我们这儿的规矩,远客三杯。”


说着就给英子斟酒,三个杯子满满的,放到英子面前。英子连忙摆手说不会喝酒。支书又说:


“你不喝我们就不喝了,我们得罪满满算了,不管他探亲不探亲,我们走了。”


支书爱闹,逼着英子喝。英子正在为难时,满满站起来说:“英子妹妹投靠我们家,是我们家的福气。


”我和英子表妹虽然认识,但是不是太熟悉。听说英子在我们家做了许多活,我爹妈和妹妹都说她好,为了向她表示感谢,这三杯酒,我代她喝了。”


于是满满端起杯子就干,三杯干得滴酒不剩。


支书说:“好哇,英子有人代酒,我们没人代酒。”举起一杯酒又说:“谁给我代,啊?”


这玩笑开得委实太大了,把英子弄了个满脸通红。舅妈忙解围说:“你们饶了人家姑娘,大老远来的,你们男人要喝就喝,我们家酒不缺。”


潇潇也说:“英子姐,我们吃我们的饭,他们全是酒疯子。”


果然,他们闹到两三更才一个个离去。


英子有些困了,英子对潇潇说:“我准备到爱英家去睡,东西都收好了,你送送我,潇潇。”


潇潇说:“这哪行,这是怎么?你睡你的,我跟我妈睡,我哥跟我爹睡,你睡你的床。”


满满听到也过来说:“你去睡!你去睡!”


舅妈也过来把英子推进房,要她去睡。


英子没办法,只好回房去和衣躺下了。英子睡得迷迷糊糊,听见有人推门的声音,一下醒了,坐起来,原来是满满。


“把你吵醒了,实在对不住,我来拿点东西。”满满说着,就去桌上翻他的那些包裹。


满满也说着普通话,不过说得不准,依然带有农村的土音。英子下床来看着他翻寻东西,他说:“乡下还是苦吧?”


英子说:“不觉得。”


“还是苦。”满满说,“城乡差别太大了,我在城里当兵,算是深深体会到了这一点。”


英子说:“过去在城里太舒适了不对,其实乡下也不错,比城里好。”


满满说:“你倒是看得开。好了,好了,你睡,不好意思打扰了你。你能适应乡下艰苦生活,很不简单。我家里人有不周的地方,你千万要原谅。


满满说话的口气不太自然,最后匆匆出去又绊上了门槛,差点摔跤。


在满满回部队半个月之后,英子收到一封寄自河南洛阳的信。信封上标有“满满寄”。英子感到诧异,满满给我写的信?


英子一个人躲着其他人拆开信。信是用部队的公用信笺写的,字很刚,横七竖八,毛毛糙糙。满满没读多少书,信上称英子为“同志”,


主要写他顺利回到部队,投入秋季训练。说到她投靠到他家,是他家的光荣,有什么照顾不周到的,敬请原谅。


大多的话都是满满在家里跟她说了的,只不过又重复了一遍,还有些错别字。英子把这封信塞到口袋里。


回去后她问潇潇:“你哥哥回部队后给你们来信了吗?”


潇潇说:“来了,今天刚收到。信上要我爹妈好好照顾你。”


英子说:“你哥哥也给我写了一封信。”


潇潇听说后,高兴得跳起来:“真的吗?给你写了信?我哥哥给我一封信都没写过。”


英子掏出信给潇潇说:“信上又没写什么,你看看吧。”


潇潇说:“我不看,我哥哥跟你写的信我怎么能看!英子姐,我告诉我爹妈去。”


英子看着潇潇高兴得要死的样子,心想,可能她误解了,她只怕是以为我在跟她哥搞对象吧?


英子的心里极不舒服。


晚餐对英子格外热情了一档子,就像她是第一次来舅舅家一样,舅舅舅妈、潇潇三人对她分外客气,“吃呀吃呀”,总是这样说。


英子扒着饭碗,发现自己的碗底还埋有两个煎蛋,棉油煎的,焦黄焦黄。她很不好意思,说:“我不喜欢吃鸡蛋,潇潇,给你吃吧。”


英子把鸡蛋搛到潇潇碗里,潇潇又搛过来,说:“我妈给你煎的,今天你非吃进去不可。”


英子只好吃,说:“你们吃什么我吃什么,多好。再这样,我都不知道怎么报答你们了。”


舅妈说:“孩子呀,一个人在我们这里,无爹无妈照应,我们就是你的爹妈,这是应该的。”


第二天挖沟,潇潇跟英子一起挖。潇潇问她:“英子姐呀,跟我哥哥回信了吗?”


英子没想这事,她无话跟满满说,口里却这样道:“有点儿累呀,没时间到乡邮局去发信。”


潇潇说:“你写了我去发。我反正要到乡供销社去买卫生纸的。”


英子说:“等两天再说吧。”


潇潇说:“我明天好事(月经)就要来,今天非得去买纸。这样吧,英子姐,沟我帮你挖,你回去写,写完了,中午我帮你去寄。我哥哥肯定盼你的信。”


英子说:“这有什么盼的呀。‘


但潇潇推着她回去,她只好回去了。


回去坐在桌前,找了两张信纸,提起笔来,一句话也想不出。写什么好呢?第一次相识。英子终于想到,这一家毕竟对她有恩,


跟城市的那些失去双亲的同龄人比,她觉得自己过上了上等人的生活,哪像下乡投亲,完全是做客,


家务事完全不让她干,连她的衣服舅妈也总是寻出来帮她洗,于是就写了一些感谢的话。写了不满一张纸,装进信封,找了几颗饭粒封了口。


中午,英子把信交给了潇潇,让她发了。


可是,不久后英子又收到满满的信。


信上说,收到了英子的回信,他们的圳练很累,但很有意思。说他依然时时思念家乡,思念家乡的父母、妹妹、村领导,也说思念英子。


说他的父母、妹妹都没文化,但心好,不要跟他们计较言语上的事。满满还说英子的字写得真好,要英子经常给他写信,他要学英子的字,拜她为师。


信上说他马上要提升班长了,这是部队领导对他的培养,他只有好好带兵来感谢。信上还写了他与战友们的一些琐事,说很有趣,但英子觉得没什么趣。


信写得很长,有五张纸,拉拉杂杂。英子读一个男性的这么长的信,是头一遭。英子读了就读了,还是塞进抽屉里,并且又跟潇潇说了。


没等英子回信,满满又寄来一封信。信是从开封寄的,开头把英子同志改称英子妹妹。信上说他在开封出差,住在旅社里没事,问上次的信收到没有,很挂念。还说到开封的一些名胜古迹。


英子想,写这些信做什么?英子一共收到满满三封信了,晚上夜深人静,英子一个人,哪儿也不能去,浑身筋骨酸痛,没事,只好拿出这些信来读。


读过之后还是决定回信,于是英子又回了一封信,依然称满满同志,信写得比上次长些了。


英子权作练字,混时间,写了就寄了,也不知道自己在信中究竟写了些什么,事后觉得好笑。跟男性写信,没任何感情色彩,她只是觉得好玩儿。


但英子与满满的信来信往的事让许多人都知道了。满满的信来,由村委会主任或者村支书从乡邮局拿回村里,在街上这个抢那个抢,


虽没敢拆开,但被泥巴手摸得黑乎乎的,到英子手上,都皱巴巴的了。“满满给英子的信!”“一个月几封哪!”大家都这样说说笑笑。



  本书来自:wap.faloo.com。.
端午读书!充100赠500点卷
(6月8日到6月10日)[立即抢充] [免费离线听本书(多声优)]

安装:下载飞卢小说App签到赚VIP点!
限时:注册会员赠200点卷,立即抢注!
<<上一页 下一页>>回目录
加入书签打赏书架
《古稀年华》书评区:
 收藏本站
充值|书屋|书库|分类|排行
包月|客服|合作|帮助|首页
传统版本|手机版
飞卢中文网 版权所有rss 标签
本网页需要浏览器支持:javascript脚本和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