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小说网(m.feilu.cc)
首页 > 武侠仙侠 > 大唐:开局放弃储君争夺 > 章节

第274章 英灵归乡,天悲泣,天下九州,神器震荡!

作者:星行点灯

李世民想要厉声喝止。


他那个混球儿子做这些事情,可不是为了名,为了利。


在很早以前,那个混球儿子就提醒他,朝廷应该给那些前朝葬身的中原健儿一个身后名。


他那个时候就知道,李恪是真的在意前朝那些战死在高句丽的英灵。


他当初也去了辽东,也参加了第一次征辽。


也经历过死里逃生。


他身份尊贵,都在逃生中,对那种被抛弃感到莫名的愤怒和绝望。


更别说那些更底层的将士了。


有太多人逃回辽水河畔,却看到过河的浮桥被焚烧,在敌军的追杀之下,结伴跳入彻骨寒冷的冰水中。


很多从征辽战役中死里逃生回来的人,最后成为了埋葬大隋江山的急先锋。


回来的人,还可以将仇恨发泄出来。


那些已经变成白骨,埋葬在高句丽的死难者呢?


他们不甘不能安息的英灵又有谁来安抚?


第一次征辽,他想着带他们回家乡安息,可惜最后却事倍功半,这一次他的儿子去替他做了。


眼前这些人在这两三个月内,一味的争抢辽东明面上的利益,有谁去关注拿下英灵?


现在察觉有利可图了,就要摘桃子了?


只是温彦博等人的理由很充足,他那个混球儿子只是一个藩王,无法代表朝廷。


身份不足。


在这件事情上,就连杜如晦都无法开口。


他早注意到这个老兄弟,几次嘴唇动了动,想要说话,最后无奈无声的叹一口气保持沉默。


“诸位大人就非得逼得本宫的两个儿子兄弟手足相残吗?”就在此时,宫门外传入温怒的声音。


只见长孙无垢在侍女的陪同下,面色微微泛冷走了进来。


“拜见皇后。”


宰辅们发现后,连忙转身行礼。


“免了。”


长孙无垢在一旁坐下,继续说道:“吴王李恪虽然不是本宫所出,可对本宫想来尊重,本宫亦将他当做亲子对待,前朝死难将士英灵回归中原,朝廷打入高句丽两三个月过去了。”


“此前你们怎么就没有想到呢?”


“那孩子做完了最麻烦,最辛苦的收集事物,你们站出来为承乾争,为承乾抢。”


“他们兄弟之间的感情你们有没有考虑过!”


“承乾是太子,他更是兄长,以兄夺弟,这是他能够做出来的事情吗?如果真的是他,那我对他很失望!”


温彦博面色变了变,连忙说道:“皇后,这不是太子的意思,是臣等处于朝廷考量,一直认为吴王不妥,身份不合适。”


“温宰辅,你们为国没有错,但是你们有没有想过,你们的举动,让他们兄弟如何相处?你们不是破坏他们兄弟之间的感情是什么?”


“手心手背都是肉,此事本宫本不应该干涉,毕竟是朝廷事务,可本宫做母亲的,不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孩子们成为仇敌。”


“吴王身份不够,就由陛下下一道旨意,由吴王代表朝廷,代表陛下,迎接将士英灵回归,如此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诸位宰辅以为本宫的建议如何?”


杜如晦心中顿时想笑,这事他说不合适,皇帝说也不合适。


唯独皇后以母仪天下的母亲身份来说最合适。


“臣赞同!”杜如晦李恪表达了赞同之意。


“臣赞同!”褚亮跟进。


温彦博满嘴苦涩,再不同意,就成了离间天家亲情了。


这罪名大家担待不起。


“臣知罪!”


“臣知罪!”


……


“观音婢啊,要不是你来了,我都不知该如何办了。”等温彦博离开后,李世民握着妻子的手,高兴笑着说道。


长孙无垢温婉笑了笑,言道:“那孩子一直都是个有心人,他做这件事情,不是图名图利,这个事情是件不应该掺杂私欲名利的事情,这是对那些死难将士们的侮辱!”


李世民面色变得郑重,点了点头。


哎!


许久他才叹了口气,自言自语道:“当初征辽的一幕幕,直至今日,回想起来还是历历在目。”


“听说李佑跪着说了句阿翁。”长孙无垢岔开话题说道。


李世民听闻后不由一笑,紧接着笑骂道:“在那个混账心中,我恐怕还不如李恪那个混球重要呢!”


“他这是想要表达长兄如父的感情,他对李恪这个皇兄说不出那么多感激的话,只能用那一声阿翁来表达。”


“父皇临终给我留下了老幺照顾,其实我知道他的意思,他是在效仿曹孟德,让老幺和我胜似父子情的兄弟情,来让我对其他兄弟手下留情。”


长孙无垢点了点头,这些年丈夫对那些兄弟们多有宽容优渥,他们胡闹,胡作非为,也就是训诫几句。


就是因为丈夫明白高祖皇帝的心意。


“他不是曹丕,我也不是曹孟德,那混球不需要我用相同的办法来暗示教育,我不如他。”


“这叫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二哥应该高兴。”长孙无垢笑着温和安慰道。


“对,应该高兴,我们这一代人手上染得血,造的孽,终于看到了终结。”李世民浑身轻松,有种否极泰来的感觉。


继而笑着说道:“辅机他们去陇右也两三个月了,找毛病找了太长时间了,听说找到最后,他们竟然以陇右百官服务百姓不到位为由问责。”


哈哈……


李世民说着不由高兴大笑,手连连拍着大腿,说道:“服务型官府,可是他们最反对的事情,现在他们竟然嫌服务的不到位,只能以这个来问责。”


长孙无垢也跟着轻笑。


……


平rang。


半月后,李恪接到了朝廷任命他为接引将士英灵宣慰使的命令。


动身前。


李恪将李佑、权万纪、阴弘智、渊男建叫到自己的书房。


“诸位,明日我就要动身带着前朝死难将士的英灵返回朝廷了,作为吏部尚书,在临走之前,我还有几句话交代诸位。”


“皇兄尽管说。”


“殿下请讲。”


……


李恪等众人的声音落下后,他才郑重说道:“辽东半岛接下来要求稳,求和平,求秩序,求富裕。”


“求认同,求归属。”


“现实的情况对你们辽东官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你们有各自不同的主张,也有来自高句丽的降臣,辽东半岛的情况也是前所未有的复杂。”


“在这种时候,就要求你们必须团结,劲儿往一处使,力往一处用,考验你们的做事智慧。”


“少一点分歧,多一点做事的责任,把辽东建设好,吏部会着重盯着辽东的。”


“阴将军,接下来的军事行动基本可以停下来了,军队要收敛锋芒,不要造成辽东半岛百姓的不安。”


“百济先放一放,以逼迫为主,不要心急,这份功劳留着给你们辽东的将士们,跑不掉的,先让朝廷打下一地,安抚一地。”


“任何人敢为了争功,以下克上,故意挑起边衅,坏了朝廷稳定高句丽的当前局面,本王一定参到朝廷以军法要了他的脑袋为止,本王首先就参你这个主将,我要你的脑袋,你要他们的脑袋!”


“你把本王的话,原原本本的告诉军中将士!军队任何时候,都要服从朝廷的规划大局!”


“权长史,渊男建,你二人主要任务是稳定地方,地方性考核量用人才,吏部有一套新的考核笔试方案,我已经让吏部昼夜兼程给你们送来了。”


“整个辽东地区,三分之二本土名额,朝廷要调派三分之一官吏来担任相应的职务。”


……


一个时辰后,李恪停了下来,说道:“好了,你们先出去吧,齐王留下来。”


权万纪心中很不舒服。


李恪这种命令式的口吻,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


不过他没有去顶撞,反正李恪要走了,他走了,大家自行其是就是了。


没必要得罪这个手腕极强的人。


等权万纪等人离开后,李恪起身来到李佑面前,伸手揉了揉李佑的头,笑道:“怎么,心里一口怨气还没发泄出来?”


“皇兄,老大他这就是明目张胆的抢好处!”


“还有,父皇为什么就同意了,皇兄你许诺了渊男生,父皇都下旨了,又改封,渊男生怎么看待皇兄你!”


李恪看着这个混账还为他抱不平,他笑了笑,郑重其事说道:“咱家皇帝老子那个位置也不好做,你以为当皇帝就真的言出法随,想做什么做什么?”


“他也有各种顾虑的,渊男生那边你不用操心,他不会埋怨我的。”


“高祖皇帝是依靠士族起家的,很多朝廷开国皇帝很强势,可是我们李氏江山不同。”


“我们李氏江山和前朝的隋室江山其实殊途同归,有着很大的相似性。”


“文皇帝早年利用关陇集团打压崤山以东的传统士族,打压南迁的江南士族,有了文皇帝的积累,才有了我外祖父登基后对士族的百般揉捻打压。”


“可最终还是败给了士族。”


“我们李氏江山才开国十数年,皇权也需要慢慢积累实力的,父皇现在就是在爬坡给后来者打基础。”


“所以他现在很多时候不得不向士族妥协。”


“这些东西,你听懂就听懂,听不懂就别深究,你现在是辽东大都督了。”


“辽东、玄菟郡、乐浪郡都在你的管辖范围内,你要做好为朝廷稳定地方、发展地方、逐步同化这里的重任。”


……


“以后做事不要毛毛躁躁,权万纪是大哥的人没什么,做事不要管谁是谁的人,只要关注谁能做事,做好事就成。”


……


翌日。


李恪护送英灵骨灰返程的队伍启程。


“皇兄一路保重!”


“吴王一路顺风!”


……


李恪点了点头,一挥手,手中白色的引魂幡高高举起。


他坐于马背上,勒马转向,对着装载在马车上的骨灰坛,大声喊道:“前朝的将士们,徘徊的英灵们,本王受命于朝廷,带你们回家!”


“回家啦!”


“回家啦!”


……


魏叔玉等人跟着大喊,黑骑将士们大声呼喊。


队列开始缓缓转进。


似乎天都为此悲鸣。


从李恪的队伍进入幽州之后,整个北方下起了淅淅沥沥的秋雨。


幽州官道上。


队伍冒雨前进。


李恪看着官道上,披着蓑衣带着陡立的百姓,在队伍经过的时候,缓缓跪下。


这里面或许就有他们的亲人孩子。


自从进入幽州之后,这样一幕幕就时有发生。


金德曼坐在马车中,从窗帘缝隙看着外面路边跪着的几个百姓,心中极为震惊。


她深深的感受到,中原这个民族内敛到骨子里,沉默无声的韧劲。


她撩开帘子,看着走在前面,她的丈夫。


越是接触的久了,就越是被他身上那种独有的气量、胸襟所吸引。


她为自己选的夫君身上,也有这样一股韧劲,那冰冷秋雨中的背影,令人看着着迷。


所以她把国事交给堂妹,自己跟着回来了。


嗒嗒嗒……


就在此时,马蹄声响起,金德曼就看到丈夫的结义兄弟,魏叔玉和程处默策马从旁边经过,去了丈夫身边。


“大哥,你说朝廷能够同意你的建议吗?”魏叔玉询问道。


李恪摇了摇头,驱散身上的寒气,说道:“不知道,不过我想应该会同意的。”


……


长安。


太极宫。


“你们觉得吴王提议,在皇家陵寝旁边开辟一块地,建设朝廷英烈陵园,让死难将士们陪李氏皇帝们一起接受祭祀供奉如何?”李世民看着妻兄长孙无忌把折子放回他身边的小桌上,开口询问道。


“臣以为可以!”杜如晦最先发言。


“臣也同意。”房玄龄、褚亮紧随发言。


长孙无忌其实相反对,不过他又觉得这样一件事情没有必要,陇右大的问题没查出来,李恪携大胜而归,陛下心中高兴,内心肯定也是同意的。


凡此种种情况下,就没有必要为了这么一件事情,站在对立面。


得到的少,付出的多。


“臣同意!”长孙无忌赞同道。


“臣同意!”


……


有长孙无忌的带头,其他人很快表态。


杜如晦看了眼长孙无忌,又瞥了眼有些不甘的温彦博,微不可察的摇了摇头,温彦博才能有,可却不是大才,气量小,成为了温彦博致命的弱点。


不得不承认,昔日秦王府把酒言欢的老兄弟长孙无忌如果少一点私欲,对朝廷、对天下都会是一件幸事。


长孙无忌不会为了反对而反对,历数朝堂同僚,能够做到这一点,有这种胸襟的人很少。


“陛下,大将军亲自写文章,在恪报刊登!”就在此时,王德抱着一沓恪报匆匆小跑进来。


李世民顿时一笑,开怀说道:“这可难得,大将军亲自撰写文章,来给朕瞧瞧。”


“恪报,恪报,最新一期恪报!”


“大将军亲自撰写文章,英灵归乡,天下九州,神器震荡!”


“大将军亲自撰文,祭奠迎接英灵归乡!”


“……”


宫内,长孙无忌等人拿着恪报出来,众人有说有笑的议论着。


“大将军罕见发言啊。”


“是啊,看来这次英灵归乡,大将军也坐不住了。”


……


温彦博跟着长孙无忌,低声说道:“辅机,李靖是什么意思,长安有恪报、关陇报、并州报,为什么独独选了恪报,这是不是某种暗示!”


“不会!大将军身份不一样,他不会战队任何人的。”长孙无忌摇了摇头。


说着,他停下脚步,看着周围没有人,眼神有些犀利盯着温彦博:“彦博兄,为什么要给权万纪下那个命令,你们背着我到底做了多少事情,承乾被你们拉下水,陷得有多深!”


“你知道我为什么踢走窦威的!”


温彦博知道他们的事情被长孙无忌察觉了,他低声说道:“辅机,如果真的牵扯到太子,我温彦博会扛起所有的事情!”


“你知道我的为人,我不是窦威!”


“你应该知道辽东的情况,李佑将李恪视为阿翁,加之有灭国之功,我们还能用你的方法赶走李佑?”


“你总不愿意,辽东将来成为李恪的一处大本营吧!”


“从辽东,十数万精锐,一马平川冲入河北,虎牢关以东,的中原地区,瞬间就可以不在朝廷的掌控之中!”


“西边有陇右、益州、南边有岭南道,辅机!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哎!


长孙无忌沉默片刻,叹了口气,点了点头,不再说话。


温彦博知道长孙无忌默许了,脸上不由露出笑容:“辅机,放心吧,我们是引导李佑走上那条路,我们不会有任何把柄的!”


“希望如此吧。”


……


数日后。


“恪报,恪报,程将军捐赠三万贯,请最好的得道高僧超度英灵亡魂!”


“秦将军捐赠三万贯,请最好的高僧为辽东死难将士超度亡魂!”


“牛将军捐赠三万贯……”


……


李恪的队伍还在河北之际,长安已经躁动了。


随着大将军李靖的一片文章之后,与李恪关系融洽的将军们率先在恪报发言,捐赠,等待英灵回归。


接近着,丝路的商贾,陇右士族、岭南士族商贾、岭南地方官府、益州地方官府,纷纷在恪报表达了对死难将士的悼念,并且派出代表,前往长安,等待英灵回归。


“这么多人都行动起来了,看来朝廷并没有忘记前朝战死在辽东的将士。”


“要不是吴王带头,这件事情不会受到这么大的重视。”


“听说就连住在慈恩寺的萧太后也拿出钱请了得道高僧和道家高人。”


“真的假的,为什么恪报没有刊登。”


“……”


啪!


东宫,李承乾一手将恪报拍在桌子上,怒道:“这些军中将领怎么回事!这是向李恪表忠心吗!”


长孙无忌皱了皱眉头,这话传出去,让那些将军们听到,恐怕不是见好事。


“他们是将军,为辽东死难的前朝英灵做点事情没什么不对。”长孙无忌开解道。


“那为什么要在恪报刊登!我们的关陇报不行吗?并州报不行吗!”


李承乾的一句话,问住了长孙无忌,长孙无忌不能不承认,李恪的老兵工坊,以及现在护送死难英灵归乡之举,的确得到了军中将领的好感。


“哎,李恪这回是要出尽风头了,整个关中百姓都翘首以盼,当初战死辽东的大军中,关中百姓为最。”杨宏礼叹了口气,说道:“而且陇右之后,我们就再也阻止不了他清查天下吏治了。”


“辅机,太子的焦虑不是没有道理,得想一想办法了。”


李承乾看着舅舅也无任何办法摇头不语,手紧紧的攥住,他能够想象得到,李恪带领英灵归来,万人空巷迎接的一幕幕。


尤其是那些该死的军中将领,为什么一定要在恪报上表态!


ps:抱歉这章确实晚了,今天工作变动大,家里上班,当面一个手势都能明白的事情,现在一分钟都理不顺,三章不管多晚我都会写够,谢谢大家支持。



  本书来自:wap.faloo.com。.
端午读书!充100赠500点卷
(6月8日到6月10日)[立即抢充] [免费离线听本书(多声优)]

安装:下载飞卢小说App签到赚VIP点!
限时:注册会员赠200点卷,立即抢注!
<<上一页 下一页>>回目录
加入书签打赏书架
《大唐:开局放弃储君争夺》书评区:
 收藏本站
充值|书屋|书库|分类|排行
包月|客服|合作|帮助|首页
传统版本|手机版
飞卢中文网 版权所有rss 标签
本网页需要浏览器支持:javascript脚本和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