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小说网(m.feilu.cc)
首页 > 武侠仙侠 > 大唐:开局放弃储君争夺 > 章节

第306章 各地谏言:立吴王为太子

作者:星行点灯

春风吹过高原,如同画笔在高原上,用绿色的染料浓浓的抹上了几笔一般。


暹罗城外。


松赞一行人策马疾驰而来,临近城门,勒马放慢速度。


“此行到大小勃律,让我看到了对抗大唐的底气。”入城之际,松赞意气风发扬鞭说道。


禄东赞、慕容孝隽相随左右,闻言也露出笑意。


“赞普。”论钦陵等候在门口,在松赞抵达后立刻迎上去,汇禀道:“大唐的关陇系派人来送信,赞普不在,臣不敢决断。”


话中,论钦陵双手将信奉上。


松赞顾不得入城,直接接过信打开看起来。


大唐是吐蕃的大敌,吐蕃如今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与大唐抗衡做准备。


看过后,松赞随手起给禄东赞,沉吟道:“答应关陇系的要求,派出我们的死士去帮忙。”


“但是我们也不能白帮他们这个忙……”松赞说着开始沉吟思索。


慕容孝隽提议道:“赞普,不如要关陇系掌握的香皂、玻璃制作的技术吧,现在大唐开发岭南的海上丝路,这些东西在南边的天竺、戒日等地十分受欢迎。”


“一尊琉璃佛的价格,就上万贯。”


松赞摇了摇头说:“这些东西对一个政权的强大不是必要的,我们要大唐掌握的精湛冶铁技术,吐蕃高原不缺铁矿,可我们的冶铁技术始终都不如大唐的先进。”


“还有,让关陇系想办法搞到老兵工坊制作的水泥技术,大唐在陇右用这种东西扩建官道,听说修成之后,可以不受风雨的干扰。”


“我们吐蕃想要持续的统治大小勃律,一条便于连接大小勃律的坚固道路更重要。”


“当然,如果能够关陇系手中得到他们制作香皂和玻璃的技术更好。”


论钦陵拱手请求道:“赞普,这一次臣想亲自带人去。”


松赞沉吟片刻,爽朗笑道:“去吧,你是该多接触接触大唐的人杰们,将来你的对手就是他们!”


“臣谢赞普!”论钦陵大声激动道。


随后一行人开始入城。


禄东赞戏谑讥讽道:“大唐内部的争斗越来越严重了,现在竟然要用刺杀的方法了。”


闻言,松赞也露出了笑容。


……


晋阳府衙。


刺史府。


陈政德看着从关中来的王敬直询问道:“敬直兄,吴王已经开始在晋阳大张旗鼓的做起来了,王老大人有什么安排?”


贞观十五年,陈政德顺利接替前任刺史,成为并州刺史。


有着父亲陈叔达在官场上的人脉,以及并州系的配合,陈政德这个并州刺史做的很顺利。


直到贞观十六年,吏部开始进入并州清查吏治之后。


陈政德就觉得倒霉事情一件接着一件。


吏部清查吏治,并州地方损失了数十名官员,也给他这个刺史留下了污点。


紧接着,太子清查并州账目,就更是糟心了。


现在吴王李恪,这位声名在外难缠的王爷就在他隔壁的晋阳郡守府内待着。


晋阳成了李恪作为吏部尚书,为朝廷完善制度改革的试点之一。


并州刺史府就在晋阳。


若是有可能的话,陈政德恨不得把刺史府搬迁到他处。


免得卷入其中。


王敬直看着陈政德焦躁的模样,不由好笑,安抚道:“不就是一个吴王嘛,政德兄何至于如此不安焦躁呢?”


“你说的好听,这位吴王要做什么事情,你又不是不知道!”陈政德瞪了眼王敬直,没好气的说道。


王敬直连忙说道:“稍安勿躁,稍安勿躁,家父让我回来,就是告诉政德兄,暂时不要管吴王做什么,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陈政德不由皱眉,放任李恪任意的去做?


并州系怎么想的?


王敬直看着陈政德的模样,心中叹了口气。


他也是借口此事,自动请缨躲回并州的。


他效忠的是太子,可父亲却在支持魏王,而据他所知,父亲正在谋划一场针对太子的大事。


这件事情有点大,他都不敢告诉太子。


而且他隐约察觉到,长孙无忌也似乎有动作。


陈政德或许不明白为什么无论是并州系,还是关陇系都暂时对李恪在晋阳并不在意。


因为这两方都在关中蓄积力量,准备给对方一击。


然后失败者只能与胜利者合作或者依附于胜利者。


最后双方合力对付在晋阳的李恪。


这话他是不可能告诉陈政德的。


王敬直拱手说道:“政德兄,家父的话我已经带到了,告辞。”


陈政德目视着王敬直离开,眉头不由紧紧皱住。


有事!而且绝对是大事情!


比李恪在晋阳更大的事情!


陈政德心中十分肯定的猜测道……


一墙之隔的晋阳郡守府衙门。


李恪坐在大堂内,他目光扫视众人,把手中的折子放下,说道:“这份征询下面各级主官和胥吏的问卷你们大家都看了吧?有什么意见?”


郡守宇文节沉凝道:“殿下臣有些疑问。”


“宇文大人但说无妨。”李恪笑着做一请的手势。


宇文节连道不敢,然后才打开手中的问卷,询问道:“殿下,这里面火耗归功,这部分的火耗是留在地方的,可晋阳只是郡守一级,在上面还有刺史府,将来这火耗是直接统筹到刺史府,然后给地方统一分配呢,还是直接就在郡府一级进行分配。”


“另,地方衙门与朝廷财税的分配问题,这部分分配是由刺史府来做呢,还是郡府一级直接进行分配?”


所有人都看向李恪。


这次的制度完善,虽然会有条条框框,可这也是朝廷给地方府衙让利的一种举措。


落在郡府一级,还是刺史府一级,关系着大家手中的权利。


就好比,如果钱粮是要有刺史府来分配的话,大家的实惠就捏在刺史府手中。


反之,郡府一级不需要求着刺史府。


李恪笑了笑,哪里看不出宇文节等人在意的目的。


掌握钱粮口袋子,在朝廷的各级衙门,就是掌握了权利。


他说道:“火耗统一由郡府来掌握,只能按照朝廷规定额度进行,粮赋还是二十税一,今后不得向百姓摊派,所谓的火耗,今后要从二十税一的粮赋、以及十税一的商赋中扣除。”


“这部分钱粮是养廉饷,具体的分配方案就在里面你们也看了。”


“地方与朝廷的财税分配,由之前的三七变为四六,这部分钱粮要留在刺史府。”


“增加刺史府的可以自由调配的权利,用以承担地方性的一些建设,你如修桥、铺路,抚育孤寡。”


“诸位……”


李恪的声音提高:“朝廷做出让利给地方的善举,是因为考虑到地方的确有你们的难处。”


“既然朝廷让利给地方,给你们养廉饷,让你们能够掌握更多的地方府库钱粮调配使用权,请诸位一定要用好朝廷给你们的权利。”


“享受权利的同时,相应也要承担相应的义务。”


“地方增加胥吏辅助官府的人员数、以及什么人可以做胥吏,就不是随随便便由你们地方无限制决定了。”


“朝廷会根据地方的人口,更加精细化的确定胥吏的人数,比如每一千人需要一个底层胥吏来管理。”


“晋阳有多少人?需要多少胥吏,从今天开始,吏部都要核算清楚,然后予以地方名额。”


“同时胥吏也要进行简单的考核,考核能力,简单的培训,培训他们如何做好管理、服务百姓,他们是借于官以及百姓之间的纽带,官府和百姓能够沟通好,全靠这些人。”


……


“这一次就是要保证在座的诸位,以及底层胥吏,能够靠俸禄过上体面的生活,解决一些可观存在的困难。”


“今后吏部会联合御史台,不定期的抽检,监督地方,执行朝廷纲纪,进行相应的问责,如果还贪得无厌,朝廷的板子打下来,大家也别找借口,因为朝廷已经为你们解决了后顾之忧!”


在场郡府衙门的各级主官神色不由凛然。


心中唯有苦笑。


看似解决了生活问题,接待消耗问题。


可地方胥吏的人员数额,以及那些人能够担任胥吏,这个权力却被吏部插手了。


大家以后想安插自己人也十分困难了。


最主要,规矩范围内,是让生活体面,可远不如以前东一点西一点捞的多。


最主要,不得私自摊派,等于是把他们的权利给缩小了。


以前能够私自摊派,胥吏走上街面上,那个不是点头哈腰的巴结。


胥吏可以随意的吃喝卡拿,百姓还得笑着送上。


这是不但隐形收入高,而且也是地位的象征。


现在没有了!


“王爷,大家都知道,朝廷对地方人口的掌握并不真实,用人口来计算需索胥吏的人数,是不是有些不合理。”晋阳郡丞起身质疑道。


李恪笑了笑。


这就涉及依附士族百姓的问题了。


这部分百姓是不在朝廷户籍造册中的,属于黑户。


但是也是需要朝廷来管理,付出管理成本。


“叔玉。”李恪扭头看了眼站在一边的魏叔玉。


魏叔玉立即拿出一本册子,在所有人的注视下,大声道:“晋阳总计有十万零四户,总人口五十一万。”


“这不可能,我们晋阳只有八万户,三十八万人。”郡丞立即大声说道。


宇文节扭头瞪了眼自己的搭档。


他很想指着郡丞的脸,大声骂几句,是不是傻!


人口多,就算今后胥吏的任命吏部要插手,可人口多,地方插手的机会也就多了,只有蠢货才会拒绝这种好事。


袁恕己不由微微皱眉,他十分好奇魏叔玉手中的户籍名单。


怎么和朝廷的不一样。


魏叔玉笑着说道:“刘郡丞,我们这份名单应该更加准确,这份名单是我们在并州营商,登记造册整理的,一些黑户也在上面。”


咯噔!


宇文节心中咯噔一下,面色顿时变了变。


他想到了晋阳的票号、老兵商铺,曾今以各种名义,需要购买者登记户籍。


也就是说,这位王爷,利用行商的过程,已经把士族藏匿的百姓摸清楚了?


恐怕即便没有全部摸清楚,也差不多了。


否则他不会在这个时候公开!


袁恕己也面露惊讶,紧接着露出笑容。


李恪平静说道:“大家还有没有意见,没有意见的话,马上将问卷发放到各级主官以及胥吏的手中,进行一次摸底。”


“臣等没有意见。”所有人都在思考户籍的事情,至于眼下的事情,似乎反而不那么重要了。


等其他人离开后,只剩下袁恕己和魏叔玉后,袁恕己好奇询问道:“王爷是否已经完全掌握了士族藏匿百姓的数额?”


“怎么可能。”李恪笑着说道:“不过是一个粗略的摸底。”


“不过即便是粗略的,也是触目惊心啊,超过一半人口贡献的利益被士族攫取,而管理的成本却要落在朝廷的身上。”


“王爷,恐怕这个事情传出去,会让许多人感到不安的。”袁恕己提醒道。


他看着李恪面色平静的点了点头,不由恍然大悟,眼前这位吴王或许要的就是有人不安。


这就是一柄悬在头上的剑。


朝廷是有权利,命令这些百姓登基造册的。


朝廷要不要把这部分人收归造册,什么时候做,做到什么程度,现在朝廷就掌控了主动权。


因为这部分人的户籍已经完全在朝廷的掌控中。


朝廷有权利这样做,本身藏匿百姓,就是违反国法唐律的事情。


‘为什么这个时候放出风声?是想要震慑某些人?什么人需要王爷来震慑?’


随后一段时间,袁恕己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这种隐晦的秘密,他很自觉地没有去问李恪。


半月后。


郡守府书房。


魏叔玉说道:“大哥,关中这段时间完全乱了,魏王揭发太子在清查关中账目的过程中存在包庇行为,在朝堂弹劾太子,关陇系内部出现了叛徒,是咸阳郡守,直接指证太子。”


“听说朝堂闹得很厉害,就差会打起来了。”


李恪皱了皱眉头,继而平静说道:“预料中的事情,在我们放出掌握户籍风声之后,没有任何人试探我们,接触我们,我就知道,他们这次是打定主意,在双方决出胜负之后,联合起来对付我。”


其实在于宁志提醒暗示他之后,李恪就进行,后来朝堂的变化,他就完全看清楚了。


放出他手中握有天下户籍之事。


他就是想要告诉那些人,他手中同样掌握着足够强大的利器。


让他们及时收手。


“大哥,户籍这个烫手山芋,回去之后就扔给陛下吧。”魏叔玉郑重说道。


李恪听了后,不由笑了:“你这话让陛下听到了,非得把你拉出去砍了不成。”


魏叔玉不由笑了。


“殿下,殿下……”就在此时,袁恕己慌张的声音从外面传进来。


只见袁恕己跑的鞋都掉了,也顾不上,拿着一封信函进来,慌张说道:“陛下命令,让吴王马上回去。”


“发生了什么是?”


“咸阳郡守被杀,怀疑是太子所为,魏王刺杀太子不成!”


袁恕己的话,让李恪和魏叔玉的脸色顿时大变。


“混账!”


李恪不由大骂一句,魏叔玉明白大哥为什么愤怒。


大哥放出户籍的消息,就是想要平息朝廷的争斗。


这种争斗是会损害国本,动摇国本的。


甚至会扰乱大哥革新的布局。


可现在连刺杀的事情都发生了。


“恕己,你留在晋阳,督促晋阳方面完善制度改革,并且主持晋阳的胥吏选调。”


“叔玉,马上准备,我们回长安。”


……


数日后。


长安。


太极宫。


李世民脸色阴冷的看着王珪和妻兄:“咸阳郡守的死,以及承乾被刺杀,查清楚了吗!”


王珪和长孙无忌很清楚,皇帝是怀疑他们二人。


或者更准确说,肯定他们二人所为,只是没有证据罢了。


王珪也没有想到,长孙无忌这么狠。


他们用咸阳一个郡守当死间。


长孙无忌竟然一直都没有闲着,自导自演了刺杀太子。


恰在这个时候发生,大家首先怀疑是这段时间与太子斗的很厉害的魏王李泰。


而且刺杀的主犯之一,有目及者证明,与魏王李泰同一时间出现在过醉仙楼。


李泰就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嫌疑,因为那些参与刺杀之人,已经全部都死了。


而咸阳郡守也是一样,在弹劾李承乾后,李承乾登门发生口角之争,然后郡守就被杀。


当然这件事情是他们谋划的。


“陛下,都有不太完整的证据指向魏王和太子,但是现在所有的线索都断了,中书省已经查了三四日,恐怕很难再找到新的有利线索了。”王珪沉吟说道。


“陛下,王大人说的确实属实。”长孙无忌附和道。


他们一个想要太子退位,一个想要李泰失去争储的资格。


都没有向致对方于死地,所以做得十分巧妙。


即有嫌疑,又把所有的真正证据都抹掉。


不留痕迹。


李世民知道,关中发生的事情,就是眼前这两个人自导自演的。


这两个狐狸精心策划,想要找出证据,恐怕十分困难。


“对于朝臣议论,圈禁魏王李泰,废储君之事,你们二人怎么看?”李世民询问道。


“臣等不便发表意见!”二人在这件事情上好像是约定好了一样,同时大声说道。


就在这时,杜如晦有些不安的走了进来。


李世民看到杜如晦的神色,不由好奇。


“陛下,地方刺史联名上折子,听闻魏王、太子之事,有五名地方刺史认为太子,身为太子,包庇报复,有失公允,难当储君重任,推举吴王为太子!”


“另有八名刺史上折子,弹劾魏王刺杀储君,应该圈禁!”


杜如晦将折子交给皇帝,扭头看了眼王珪和长孙无忌,他可以肯定,这些折子与此二人脱不了干系。


其中立李恪为太子的谏言,简直就是再要李恪的命!


李世民握着手中的折子,心中早已是怒火中烧。


“陛下,吴王在宫外请求面见。”王德出现在暖阁门口,汇禀道。


“宣!”


很快,李恪就进来了。


“你有什么看法,现在有人提议立你为太子!”李世民看着李恪,询问道。


长孙无忌、王珪、杜如晦全都看向李恪。


“大哥这太子当得的确不称职!”李恪一开口,长孙无忌的脸色瞬间大变。


杜如晦和王珪难以置信看着李恪。


李恪这一次太反常了,主动出手,而且这么狠。


开口就质疑太子。


难道他以为掌握着天下户籍,就真的可以为所欲为,暴露其野心了?


就连李世民都有些不解。


ps:今天有点事情,早上这一张耽误了,抱歉,三章不会变。



  本书由飞卢小说网提供。.
端午读书!充100赠500点卷
(6月8日到6月10日)[立即抢充] [免费离线听本书(多声优)]

安装:下载飞卢小说App签到赚VIP点!
限时:注册会员赠200点卷,立即抢注!
<<上一页 下一页>>回目录
加入书签打赏书架
《大唐:开局放弃储君争夺》书评区:
 收藏本站
充值|书屋|书库|分类|排行
包月|客服|合作|帮助|首页
传统版本|手机版
飞卢中文网 版权所有rss 标签
本网页需要浏览器支持:javascript脚本和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