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小说网(m.feilu.cc)
首页 > 武侠仙侠 > 大唐:开局放弃储君争夺 > 章节

第345章 长孙无忌要清理门户,李恪对革新的深入阐述!

作者:星行点灯

“出来了!”


“快看!长孙大人出来了!”


……


长孙无忌领着众人走出太极宫门,当他走出的刹那,清晨明媚的阳光照射过来,长孙无忌下意识抬手挡在面前。


声音瞬间止息,只能听到早晨鹧鸪‘咕咕’的叫声。


等待在太极宫外的所有朝臣都同一时间看向长孙无忌。


待长孙无忌把手重新放下之际,杜如晦和房玄龄不由皱了皱眉头,相互对视一眼。


其他人也不由扭头与相熟的人对视一下。


大家明显的察觉出,此刻的长孙无忌,身上明显出现了一丝变化。


冷硬!


适才那种失魂落魄消失了。


“太极宫匿名表决大理寺提案,十三赞成,八反对!”长孙无忌肃然的声音洪亮响起:“各部衙门与中书省达成一致意见,得到陛下圣裁准许,从即日起整顿寺产,凡朝廷各部衙门,地方各州府县衙,不得阻碍,如果阻碍,形同对抗中枢!”


嘶!


这番话,让所有人听的都不由倒吸一口凉气。


“输了!”


“怎么会出现十三赞同八反对的格局?”


“太极宫内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这已经不重要了,难道你们没有听出长孙宰辅的语气有些不对嘛?”


“我也感觉有些心慌!”


……


朝臣议论着,敏锐察觉到长孙无忌的变化,窦静脸色瞬间变白,蹬蹬后退几步。


要不是刘祥道扶着,窦静恐怕就跌倒了。


完了!


他这个大理寺卿做到头了!


窦静凄惨苦笑,他成了关陇系宰辅们之后,第一个从朝堂退出的从二品大员!


袁恕己扭头看着崔玄暐:“玄暐兄,怎么回事?你们怎么得到了十三赞同?”


崔玄暐翻白眼道:“恕己兄,你问我,问我谁呀!”


“不过胜了不是吗?”


是啊,这都赢了,可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许多人暗暗看向站在长孙无忌身边的大理寺少卿,吴王李恪!


此时,长孙无忌已经转身,笑着对李恪说道:“殿下,又让你做成了,你能告诉我,你是怎么做到的吗?”


这话,让杜如晦等人都看向李恪。


在表决前,所有人都给暗中给这位王爷算过一笔账。


即便是郑善果表决赞同。


吴王李恪也只能得到十人支持。


分别是房杜褚岑杨五人,工部、吏部、御史台、大理寺四个衙门,以及郑善果罢了。


现在却切切实实的多出三票赞同。


这就证明,剩下的十一人当中,有三人赞同了李恪。


这应该是铁杆的反对联盟。


难怪长孙无忌想知道原因,他们又何尝不想呢。


李恪郑重平和的说道:“舅舅,这也就是现在这种新尝试的魅力所在。”


“人是有多种诉求的,除了本身处于某种阶层的相同诉求之外,每一个个体又有他不同的,有区别与他人的,特立独行的诉求。”


李承乾静静的听着李恪这番话,其他人也一样。


“明白了。”直到李恪说完,长孙无忌才感叹一声:“殿下就是抓住了我们中间某些人独有的诉求,受教了,新的尝试,的确很有魅力。”


话罢,长孙无忌郑重作揖,起身后往中书省方向走去。


“皇兄你是不是发烧了!”等大多数人离开后,李泰站在旁边,翻白眼道:“这种事情你告诉舅舅那个老狐狸?”


李治点了点头:“有点!”


“你们两个混账,是不是欠揍了。”李恪笑骂道,紧接着平静说道:“就算我不说,中书省、各部衙门的人精,还能一直被蒙在鼓里?他们很快就会明白的。”


待李泰和李治走了后。


李恪返回太极宫。


李世民翘着腿坐在软塌上,手中拿着一张折子,轻轻拍打着另一只手的手心,笑骂道:“还真让你个混球给做成了。”


“跟我说说,除了李绩之外,到底还有谁被你说服了?你是怎么说服他们的?”


嗨嗨……


李恪不由痞笑,伸手从皇帝老子案牍摆放的糕点盘中顺了一块,一只手捏着,一只手端在下面,接着从嘴边掉落的残渣,吃完后,把手心的残渣吸到嘴里。


李世民瞧着眼前这混球的吃相不由好笑,却也暗暗微不可察的点了点头。


无论多么富贵,无论是守城还是开创基业,只有懂得珍惜才行。


“爹,第二个不出意外是大哥。”李恪说着,趁皇帝愣怔之际,又悄悄的顺了一块。


李世民的注意力显然已经不在这上面了,好奇询问道:“怎么会是老大?”


“这两日内,老大去说服李治去了,李治那混账见都没见,只是让王府的人给老大捎了句话。”


“什么话?”


“李氏皇子的利益,永远都是与李氏江山的利益捆绑在一起的。”


李世民恍然大悟,欣慰怅然的点了点头:“爹知道了。”


“说说另一个人吧?”


“张成行老大人。”李恪边吃边说道:“按照这位老大人的年纪,其实这一次重新调整中书省,宰辅应该有他一个位置的。”


“这一次没有他,他其实就无望宰辅了,可他在六部兜兜转转,这些年并没有做成太多事情,快要退下来了,这位老大人心中也有遗憾的,为官一世,兜兜转转竟然一事无成。”


“连个让别人念想他的事情都没做成,这或许是为官最大的悲哀。”


“我告诉他,一旦修订关于佛寺这条律令能够通过,度牒将要施行考核颁发,考核之事可以由礼部来做。”


“在他退之前,父皇可以把吏部的科举考核权利转移到礼部,吏部的事物也的确很多,而且各部在朝中的地位也要平衡。”


“否则朝堂上礼部的声音始终太弱,不利于父皇你平衡朝堂。”


“怎么做事,还不用你教我。”李世民笑骂一句,然后询问道:“你对李绩说了什么?”


“我观察出当时所有人震惊,他的表现虽然震惊,可他明显是故意装出来的,或者说他需要让我知道,他做出了赞同表决。”


李恪不由竖起了大拇指:“爹高明,李将军的确就是故意让爹你知道他的忠心!”


“这个人嘛,即便站在舅舅那一边,他也知道,他受的是皇姓李,他徐家改姓李,他们的荣耀是来自我们李氏皇族的,来自父皇的。”


“他想入中书省,即便入了中书省,只要父皇你坐着皇位,他就一定要更父皇你保持一致态度。”


“他与舅舅等人走得近,无外乎是在给将来投资,确保对于下一个皇帝也有一份从龙之功嘛。”


“我只是对他说了一番大道理,然后临走的时候提醒李将军,杨宰辅离开,中书省也未必就要保持十二个宰辅不变,父皇你未必不能再提拔一人。”


哈哈……


李世民不由爽朗笑了起来,摆手道:“滚吧!做好准备,经此之事,窦静应该要退了,大理寺寺卿这个位置给你留着,你想要做事,你就得把大理寺卿的位置抓在手里。”


“别以为架空就行,架空始终还是会受到掣肘的。”


“那儿臣告辞了!”


李世民透过窗户,看着李恪离开的背影满意的点了点头。


他伸手往桌子上摸了一下,摸了个空,转头看到盛放点心的盘子早空了,不由一愣,紧接着指着王德笑骂道:“王德,下次这个混球再来太极宫,把朕的东西都给朕藏起来!混球!”


“是,老奴遵旨。”王德笑着应道。


中书省官房外。


温彦博陪长孙无忌散步,二人看着李恪离开的背影,温彦博咬牙切齿说道:“除了李绩之外,还有两个人,到底是谁!”


“我们是时候该清理门户了。”长孙无忌淡淡说道。


温彦博浑身一震。


再看李恪,回到大理寺就遇到了失魂落魄往外走的窦静,窦静手中还拿着一封折子。


不出意料的话,李恪能猜测的到是辞呈。


大理寺格外安静,许多人都悄悄躲藏在官房内,暗暗窥伺府衙院子中的李恪和窦静二人。


“臣参见殿下。”窦静意兴阑珊的拱手作揖。


李恪扶助窦静:“这是在大理寺,窦大人你是主官……算了,不说这些,窦大人再去见父皇之前,愿不愿意与我坐一坐,说起来,到大理寺后,我这个做属下的,还没有和大人好好谈一谈。”


窦静看了眼李恪,这话应该是他这个上官说才更合适一些吧,算了,罢了,人家是皇子,这么说也没错,何况他自己只是一个失败者。


心中五味杂陈,窦静勉强笑着拱手道:“我也很想听一听殿下要与我说些什么。”


“就去我官房吧。”


“荣幸之至。”李恪笑着答应。


窦静进入官房,坐在桌案后的主位上,面态严肃,身体端正坐立。


他就是要走,还要告诉眼前这位王爷。


在辞呈没有递上去的时候,他依旧是大理寺的主官,是吴王李恪的顶头上司!


李恪自然明白窦静这些小举动不过是为了保持最后一点尊严罢了。


他并没有点破,顺势在左边坐下。


沉默片刻。


李恪开口挽留道:“从太穆皇后论起,我们也是一家人,私下里,我还得称呼你一声叔伯,我也并无意抢夺什么位子,只要窦大人能够舍弃一点个人、本阶层的利益,我们叔侄一起让大理寺这个冷清衙门,在朝堂变得举足轻重,一起用大理寺,为天下人做更多的事情,难道这不是一件好事吗?”


窦静摇了摇头,他明白李恪的意思。


“我不做窦诞。”


简单一句话,已经表明了心意。


李恪听得出窦静的固执,他没有再试图说服窦静。


询问道:“辞官后,窦大人准备做什么?”


“无官一身轻,或许做些学问,或许游山玩水,坐看天下大势席卷到底是东风压倒西风,还是西风压倒东风。”窦静萧索摇头,眼神有些迷茫。


世家大族培养的重要子弟,从一出生,他们的人生目标就是为官,目标就是做到位极人臣。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指点江山之余,维护他们本家族,本阶层的利益。


窦静实在迷茫,这一次退下去,还能做什么?


如今的天下大势不同于以往了。


退下去,再想复起,希望渺茫。


他所依靠的关陇系都在大踏步的收缩,未来还会不断有人才要像他一样撤下来。


怎么可能有位置让他复出呢。


“何不去陇右、益州、岭南看看呢?这人生一世,未必只有做官才能实现抱负,也未必只有去与百姓争夺田地才能守得住富贵荣华。”


李恪忽然起身,踱步说道:“现在这天下,已经有很多的路子可以走,条条大路做到极致,都可以成为引领天下的翘楚。”


“把眼界拘束在脚下的土地上,拘束在固有的既得利益上,就不敢,也没有勇气去尝试新的东西。”


“百姓底子薄,试错的成本太小,朝廷只能为百姓寻找一条最稳妥的富裕之路。”


“在你们而言,朝廷的一些举措,我这个晚辈的一些理念,似乎是在掠夺你们,补充百姓。”


“实际上不是,朝廷从未想过不给大家任何活路。”


“只是希望我们每个阶层都能做出转变,士族凭借着积累起的底蕴,寻找另外的路子,朝廷也努力在为大家寻找新的出路。”


“同时也希望你们可以将原本牢牢攥在手中的土地财富、传统经济财富、仕途升迁让出部分。”


“千百年的朝代更迭,这些传统的利益,已经十分稳健,是一条条趟平了的道路,无论是朝廷引导百姓发展农耕产业、蓄力产业、亦或是给百姓提供科举升迁的通道,以前有方方面面的不充足,客观因素的制约,可到了现在,这些因素已经在减少。”


“这几条路是朝廷引导百姓最稳妥,百姓最容易相信,愿意跟随朝廷去往前走的路子。”


……


窦静错愕,怔怔的看着在他面前侃侃而谈的李恪。


“现在朝廷开发河西丝路、开拓海上丝路,发展渔业、造船业以及依托这些产业的橡胶种植产业等等一系列举措,朝廷已经在为大家提供更多的出路。”


“这些道路需要探索,是有很大的风险,百姓承担不起,但是士族能。”


“朝廷的革新,不是想要一棒子打死一群人,进行利益的重新分配,这种举措是饮鸩止渴。”


“朝廷的革新,本质来说是找到更多的发展出路,引导有能力的人去开拓这些新的,却崎岖有些风险的路,同时你们也逐步把曾今积累财富的传统既得利益放弃,容许更多底子薄的百姓去进入。”


“朝廷的本意是推动引导强者去开拓,引导鼓励弱势的一方,走一条更稳健的路,让弱势的一方逐步拥有恒产。”


“如此不断反复的前进,这个盘子才能够越做越大,我们所有人才都能够富裕。”


……


这是窦静第一次认认真真听李恪讲话,直到李恪停下来,他苦笑道:“我明白殿下的意思了。”


他起身,精神不由一震,整了整领口,郑重其事的说道:“我会去岭南、陇右、益州看一看的。”


李恪笑了笑,说道:“我在三地还有些面子,如果需要,我可以写一封信,到了三地,你想要看什么,他们都可以满足。”


“好,这封信求之不得,臣知道殿下在三地的能量,否则长孙世叔他们不会如此忌惮殿下。”


临出门之际,窦静犹豫一下,沉吟道:“殿下不要以为朝廷的胜利,就可以高枕无忧,且不说有人不愿意认输,还会有暗动作。”


“而殿下真正的阻力来自于佛寺,来自于民间!”


“你心心念念想要扶持的百姓,或许会成为你最大的阻力!佛教的信众恐怕超出了殿下你的想象!”


李恪笑着说道:“谢谢,但我始终坚信,任何的蛊惑谎言,可以蒙蔽百姓一时,但是不会蒙蔽一世,佛如果没有了慈悲心,失去了弘扬的真善美,只剩下铜臭和私欲,即便是着金光灿灿让人睁不开眼,一样会被推下神坛的。”


窦静深深的看了眼李恪,作揖离开。


之前的颓废不见。


他走出有些阴森的大理寺,抬头看了眼悬于天上的太阳,自言自语道:“或许真的应该去看看了。”


片刻后。


李世民看着窦静离开,又细细的看了遍折子,


脑海中却想着窦静适才转述他那个混球儿子与窦静的谈话内容。


关于革新的那番话,李世民最满意。


“某些群体有坏的一面,但是不能因为他们的坏,就否定了他们的好,除了君子六艺,你想要利用他们的底蕴,去逼他们开拓更多的出路给这天下,给这天下的百姓。”


“一棒子打死他们,把他们积攒的底蕴进行重新分配,在你看来,只是回到了远点罢了,而且还会损失一批人才,还会造成传统好的一面,如君子六艺的断层。”


……


李世民说着不由笑了。


李世民很满意,很欣慰。


“陛下,陛下……”


就在这时,王德慌慌张张的闯入,惊扰了李世民的好心情:“慈恩寺的僧尼在皇城外……在皇城外请愿,请求朝廷收回成命!”


“许多百姓都被鼓动起来了……”


……



  本书来自:wap.faloo.com。.
端午读书!充100赠500点卷
(6月8日到6月10日)[立即抢充] [免费离线听本书(多声优)]

安装:下载飞卢小说App签到赚VIP点!
限时:注册会员赠200点卷,立即抢注!
<<上一页 下一页>>回目录
加入书签打赏书架
《大唐:开局放弃储君争夺》书评区:
 收藏本站
充值|书屋|书库|分类|排行
包月|客服|合作|帮助|首页
传统版本|手机版
飞卢中文网 版权所有rss 标签
本网页需要浏览器支持:javascript脚本和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