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小说网(m.feilu.cc)
首页 > 武侠仙侠 > 大唐:开局放弃储君争夺 > 章节

第351章 卢贵人观父子用膳,奇妙一夜!

作者:星行点灯

“而且为什么是我入中书省?”


“你很清楚,高祖皇帝赐徐家皇姓李之后,我李家的一切荣耀皆来自于皇帝,来自于朝廷。”


“我即便入中书省,也不会成为你们坚定的帮手,我始终会坚定的站在陛下一侧。”


“对待吴王的革新,陛下如果没有表态,我只会沉默,也很难给你们太大实质性的帮助。”


“选我,不如选侯君集。”


好消息来的太突然,处于本能的谨慎,李绩决定先把话摆在明面上,免得将来难堪。


卢赤松就是最好的下场,眼前这位,绝对是玩弄政治权术的高手。


李绩很清楚,在这方面他绝对不是长孙无忌的对手。


而且他看的清楚,数月前,卢赤松被一脚狠辣果决的踹出关陇系这个联盟,其实就是警告他们这些当初在太极宫投下赞同票的人。


李绩不能确定长孙无忌是否已经猜测到是他。


但是他有这种预感。


现在长孙无忌忽然如此厚的许诺,有种天上掉馅饼的感觉,他不得不谨慎对待。


长孙无忌微微点头,手指轻轻敲击案牍,笑着说道:“懋公,这就是我们选你而不选君集的原因。”


“你以为陛下会让君集入中书省吗?”


不待李绩回答,长孙无忌摇头道:“不会!”


李绩拧眉看着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反而不说了,沉默片刻,在桌案上跳动的手指某刻猛地停下来,改为以手掌轻轻拍桌案。


李绩一直盯着长孙无忌肢体的小动作,随着长孙无忌手掌轻轻无声拍打桌面,他刚才有些躁动的心似乎都平静了不少。


“懋公,实话与你说吧,我不会让君集回来的。”


“为何?”李绩震惊道,他没想到,长孙无忌竟然有这样的心思。


侯君集可是秦王系麾下,重要的领兵将领,可以完全靠得住那种。


一旦朝廷局势有什么变化,没有人能够顶替侯君集的位置。


“不管你相不相信这都是真的,君集要留在西域,以防陛下百年之后,吴王有不轨举动,陇右财税重地,府兵有多倾向于他,关中与西域要东西对进第一时间解除陇右潜在的危险。”


“至少西域兵团要掐断丝路,让陇右变成无根之萍!”


“所以,无论是陛下不会同意君集入中书省,还是秦王的需要,君集留在西域更合适。”


其实还有些话长孙无忌没有说。


侯君集、温彦博策划了密谋针对李佑的辽东事件,给长孙无忌敲响了警钟。


侯君集这个人胆子太大,怨气太重,野心太大。


为了实现其目的,什么事情都敢做。


他担心侯君集放在外甥身边,迟早会出事情。


这个人对陛下已经没有了感恩,只剩下畏惧了。


畏惧是会被野心、怨愤取代的。


如果身处在这朝堂之中,侯君集会处处感觉自己不受重用,他担心终有一天侯君集会拉上李承乾陪他赌。


即便将来李承乾登基,侯君集入中书省。


他长孙无忌死之前,侯君集也必须死。


否则以侯君集欲求不满的野心,强势的外戚力量,难保不会做第二个杨坚。


当然这些话是不可能告诉李绩的。


李绩审视着长孙无忌,他相信了长孙无忌的诚意,但他也明白,侯君集滞留西域,控制安西节度使府。


绝对不是这么简单。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何况是政治上的联盟呢,他转而询问道:“我呢?我入中书省,对辅机你有什么帮助?”


“我们需要在那个或许最关键的时刻,懋公你能站在秦王这边!”


闻言,李绩的脸色不由变了变。


陛下驾崩!


太极殿正大光明匾额后面的秘密立储诏书现世之际。


如果秦王在诏书内,应该是防备其他诸王有铤而走险的图谋。


亦或者,秦王不在诏书内。


矫诏秦王!


秘密立储制度的施行,陛下是开先河之举,在这第一次中,就一定会有很多环节的漏洞存在。


从这些漏洞下手,也未必没有可能。


李绩也是见过大风大浪之人,战场之上,胜也有,败也有,但都没有如同今天一般心绪难安。


他端起桌面上的茶杯,极力控制,可手依旧在抖动,杯中茶汤溢出散在手上。


他完全明白长孙无忌为何推他入中书省。


还不要求他在中书省帮衬关陇系。


所图就是为那最后的关键一击!


陛下活着,在朝廷军中没有人能高过陛下的威望。


就算大将军李靖其实也不行。


可陛下一旦百年之后,他和李靖就是军中的两大巨头。


而且李靖的年岁比陛下都高,能不能活到陛下后面还不知道。


若是李靖也故去。


他在军中的影响力就是最大的。


长孙无忌就是需要他在军中的影响力!


彼时他是中书省宰辅,又是军中最有影响力之人。


他的一句话,往往就能够左右大局。


沉吟片刻,李绩猛地仰头把杯中茶汤一饮而尽。


长孙无忌看着笑了。


“我答应!”果如他猜测一般,李绩把茶杯放下,拿出手绢擦拭手上水渍,又轻轻擦着洒在桌面上的水渍,眼睛盯着自己的动作,沉声说道:“我也不喜欢吴王此人。”


……


随着关中佛寺整顿完毕,因年关临近的原因,大理寺年前的整顿渐渐停下来。


开始汇总整理,总结经验。


不过李恪并没有太清闲。


官房的桌案上堆满了各种各样的卷宗。


这都是清理关中佛寺形成的,犹如针头线脑一样繁琐复杂。


千奇百怪,五花八门什么样的事情都有。


崔知温和柴立武结伴从他们的官房走出,瞥了眼李恪的官房,大理寺的属官脚底生风进进出出忙碌着。


柴立武叹了口气,言语道:“怪不得长孙世叔这些老辈人将他看做等同年龄的对手呢。”


“之前在朝堂上,感受的还是不够清晰,这次出去跟在这位身边算是真的见识了。”


崔知温也只能点头,没有反驳的借口。


尽管双方是姻亲关系,可他对李恪依旧没有任何好感。


崔知温感慨道:“今年年关述职,朝堂之上,会有更多的恪党了。”


柴立武不由愣怔,紧接着就明白了:“岭南一分为四,恪党多了四个封疆大吏回朝。”


“不过一分为四的岭南就不那么耀眼了,何况他们这些刺史,只有地方……”


“许敬宗?”


崔知温闻声愣怔一下,顺着柴立武的眼神看去,就见许敬宗往这边走来。


“他怎么来大理寺了?”


在二人狐疑注视之际,许敬宗靠近:“参见两位大人。”


论官职,许敬宗只是郎中令,而崔知温、柴立武都是侍郎,论身份,许敬宗也没得比。


柴立武审视着许敬宗,冷冷道:“你许敬宗是吏部郎中令,怎么跑到大理寺来了。”


“王爷召见,敬宗不敢不来啊。”许敬宗无奈苦笑。


本来李恪在慈恩寺之后就要见他的,恰巧他不在长安。


他回来知道这个消息之际,李恪已经去关中其他各地佛寺了。


事情一直耽搁了数月。


其实许敬宗一点儿都不想见李恪。


他只要站在对方面前,总觉得自己身上没有秘密。


可恰恰他是有秘密的。


他是受人之命接近李治的。


而李恪叫他去的目的,他隐约也猜测到了。


许敬宗紧接着拱手抱歉道:“两位大人,属下先去见王爷,然后单独拜见两位大人。”


“去吧。”柴立武摆了摆手。


咚咚咚……


敲门声响起,李恪抬头看到许敬宗,放下手中的笔,起身笑着说道:“许先生,好些年不见了,不要拘谨,请进!”


“你们都出去吧,我与许大人有些话要谈。”李恪紧接着吩咐在他官房协同做事的属官。


“是!”


许敬宗瞧着这些属官的行为举止以及神色,以他这双察言观色的眼睛,看得十分清楚,这些人对眼前这位年轻王爷是心悦诚服。


不到半年时间,短短数月。


通过一个修订关于佛寺律令的提案,不但让窦静抱憾离开,更是将整个大理寺牢牢地攥在手中。


越是如此,许敬宗越是谨小慎微。


李恪作一请的手势:“许先生,官房比较凌乱,我们去旁边,希望许先生不要建议。”


“殿下客气了。”


拘谨回复一句,落座。


许敬宗抢先拿起茶壶给李恪斟茶,最后才为自己斟满茶杯。


李恪看着这人的举止,心中不由感叹,这人真的是活成人精了,对人情世故,哪怕是细微都不会遗漏。


沉默。


许敬宗被李恪打量着,浑身不舒服。


某刻,李恪指了指许敬宗面前的茶杯,许敬宗连忙端起。


“许先生何必在本王面前表现如此谨小慎微呢,先生是父皇当初秦王府的十八大学士之一,什么样的诡异风波没有见过。”


“如此有些过了,只会让我认为,先生心中藏着事情,做贼心虚。”


许敬宗都想哭了,无奈委屈苦笑:“王爷,从益州赈灾开始,臣对王爷就充满了敬畏,实在是不敢在王爷面前放肆。”


妙人!


李恪心中不由好笑,能如此不顾颜面说出这种话之人,脸皮已经练就的炉火纯青了。


李恪端起茶杯示意一下,一饮而尽后说道:“以先生之才智,应该知道我想要见一见先生的目的对吧?”


“有些眉头。”


“那我呢就开门见山了。”李恪放下茶杯,自言自语说道:“见你,我也不管你是自己主动找上李治,还是有人为之。”


他看着许敬宗要开口辩解,抬手制止:“李治、李愔是本王的两个幼弟,他们在吏部做事,是他们第一次出来做事。”


“辽东事件你应该不陌生。”


“本王当初就是考虑的少了,李佑差点给人坑死,保住了一条性命,却被圈禁在王府,什么时候能够出来还不知道。”


“同样的错误本王不想犯。”


“我呢知道,兄弟们长大了,就都有自己的主见了,我给他们留下了袁恕己和裴炎,就是防备辽东事件再次发生,他们的品行我知道。”


“我与许先生数年未见,许先生性情如何,我不愿深究。”


“许先生有一颗功名之心,我呢并不反感,这人生在世,各人有各人的缘法,个人有个人的追求。”


“但也请许先生真心诚意的辅佐我的两个幼弟,辽东本王可以用数十颗士族人头来泄愤,同样先生的人头也可以。”


“或许这番话让先生听的心中不舒爽,我在这里,以茶代酒,敬先生一杯,聊表歉意。”


许敬宗连忙举杯。


喝过后,李恪缓缓盖上茶杯。


许敬宗知道,这是赶人了。


他该走了。


“王爷,敬宗告辞了,王爷的话,敬宗一定会铭记在心,许敬宗绝对不是权万纪。”


李恪笑着点了点头,起身亲自送许敬宗离开。


门口作别之际,许敬宗犹豫一下,低声说道:“王爷,敬宗这人喜欢结交朋友,偶然听的一消息,有人会动议兵部李大人继杨宰辅离任后入中书省。”


“多谢。”


李恪平静笑着,拍了拍许敬宗的肩膀。


待许敬宗离开后,李恪转身回到官房:“铭记在心,不做权万纪,这个人呐,其奸猾真的是到了骨子里。”


看似对他信誓旦旦,言辞切切的做出了保证。


可如果仔细去思考这几句话,就会察觉这都是些屁话。


不做权万纪,也可以是暗示他,不会向权万纪一样,连命都输掉。


李恪拿起笔又放下:“我刚刚坐稳了大理寺卿的位置,修订唐律刚刚开始,就有人开始动议李绩入中书省了。”


“舅舅好魄力,好手段!”


长孙无忌的目的,他多少也能猜测出一些,不过并不介意。


反而轻松了许多。


毕竟一直存在的悬念终于解开了。


再看许敬宗,走出大理寺后,伸手拉了拉后背,他的后背已经完全被冷汗浸湿了。


“这一关,究竟算不算过了呢,这个人言辞犀利,似乎是过了,可是……”许敬宗疑神疑鬼。


“这么大一个消息卖给你,你是不是该有点反应了呢?”


……


太极宫。


天色渐黑之际。


李世民准备停下一天的忙碌。


小憩之际,询问道:“李绩入中书省的风声,传到大理寺了吗?”


“陛下,传到了。”王德低眉臊眼站在一旁回应道。


“那混球就什么反应都没有?”


“没有。”


“混账东西,去,把他给我叫来!”李世民一副恨铁不成钢的骂了一句,吩咐道。


“陛下,卢贵人做了些膳食,在殿外候着,请陛下品尝。”王德还没有转身,他的义子三宝,也就是当初李恪监国时候,伺候李恪的小太监跑了进来汇禀道。


李世民皱了皱眉头。


卢贵人他知道,卢氏之女。


刚入宫也不过半年。


“王德你个老货,发什么愣,马上把李恪那个混球给我传唤来!”李世民没有理会三宝,催促道。


王德笑着应了一声,靠近三宝的时候,狠狠瞪了眼三宝。


然后快速离开。


不多久,李恪跟着王德来到太极宫外。


宫灯已经全部亮了起来。


他注意到站在宫门外,冻得有些瑟瑟发抖,身穿华贵衣服的女子了。


“王大监,这位是宫内的那位,我怎么从未见过?”李恪跟着入内的时候也不老实,低声询问道。


于此同时,卢秀也在打量着李恪。


这位名满天下的王爷,恐怕没有人不知其名讳吧。


他卢氏当初被五千黑骑威压,后来更是逼着自己打脸自己,食言而肥送族中女子入宫。


与她一同入宫的还有郑氏、崔氏之女。


五姓七望的颜面,就是被此人一点点的踩在泥土里。


前不久,在卢氏家族中,可断人生死的阀主,更是被这位王爷在朝堂之上,把脸踩在地上摩擦。


王德不由苦笑,低声说道:“是卢贵人。”


二人说着,从卢秀身边经过。


一个贵人,无论是王德还是李恪,都不足以让他们重视。


李恪进了暖阁之后,顺势就做到了软塌上,把手放在暖气上暖一暖,痞笑着说道:“爹,艳福不浅,卢氏看来真的是把族中最漂亮的送入宫内了。”


李世民气的抓起折子丢向李恪,笑骂道:“混球!”


“让卢贵人把东西送进来吧。”李世民吩咐道。


三宝应了一声。


片刻,卢秀在三宝的带领下,拿着食盒走了进来。


“臣妾参见陛下。”卢秀行礼一福。


王德亲自尝试了膳食之后,确认无毒后才端到父子二人中间的案牍上。


李世民瞧着李恪眼珠子转了转,盯着桌案上的膳食,好笑道:“想吃就直接说,别耍小动作,让你爹亲自开口请你吃。”


李恪搓了搓手,讪笑道:“知子莫若父,我这点小心思,一点儿都瞒不过爹。”


“王大监,父皇都准许了,给我也准备一份碗筷。”


王德笑着应了一声,很快给李恪准备好了一份碗筷。


卢秀亲眼看着吴王李恪脱掉靴子,盘腿坐到软塌上,和皇帝两人吃着她做的膳食。


“怎么样,关中跑了半年,有什么总结。”李世民边吃边询问道。


李恪点头,囫囵吞枣含糊不清的说道:“事情太多了,纵使千奇百怪什么事情都有,收留亡命之徒也就算了。”


“竟然还有秘密拘押女性信众,蛊惑这些女性,供其享受。”


“……”


“根据我们查出来的腌臜之事,又形成了一些补充条款,争取发现漏洞,堵住漏洞。”


“这些事情,大理寺不准备大肆宣扬处理了。”


“我们堵住漏洞,以严格律法警告佛门,惩处恶徒就行了,宣扬恐怕会造成百姓的谨慎坍塌。”


……


“嗯,这事做的不错。”


……


卢秀就在一边看着这对父子闲聊政事,他对吴王李恪有了一种更加清晰的认识。


皇帝对吴王十分重用和宽容。


等李恪走了之后,李世民吩咐王德:“今夜去卢贵人处!”


翌日。


崔莺莺面红耳赤的伺候李恪穿衣服,娇嗔道:“要不今天就别去上朝了。”


昨夜折腾很久,两人休息不足两个时辰,他看着丈夫满脸疲倦,不由有些自责,担心丈夫的身体。


“没事,今天杨大人要离任了,我无论如何得亲自去,舅舅也要推李绩入中书省了,这么重要的时刻,我得去看看。”


崔莺莺听闻后不由皱了皱眉头。


她知道,她的王爷做不了兵部尚书了。


长孙无忌等人有足够的借口,挡住那些为丈夫争兵部尚书之人的口。


李恪走出房屋,脸色瞬间变冷。


他看着魏叔玉后,说道:“叔玉,以后你不必每天都来送我去上朝,你今天想办法去见一见三宝。”


“他每天都要负责宫内的采办出宫,你悄悄去见他,不要让任何人发现,告诉他,我有事情找他,他如果答应,就要连他义父王德都瞒着。”


魏叔玉脸色不由变了变,点了点头,沉声道:“大哥我知道了,三宝每日都会光顾我们老兵工坊,有办法不惊动任何人搭上话。”


等魏叔玉离开后,李恪自言自语道:“昨夜,奇妙的一夜。”话罢,李恪策马离开,唇角泛起一抹冷笑。



  本书来自:wap.faloo.com。.
端午读书!充100赠500点卷
(6月8日到6月10日)[立即抢充] [免费离线听本书(多声优)]

安装:下载飞卢小说App签到赚VIP点!
限时:注册会员赠200点卷,立即抢注!
<<上一页 下一页>>回目录
加入书签打赏书架
《大唐:开局放弃储君争夺》书评区:
 收藏本站
充值|书屋|书库|分类|排行
包月|客服|合作|帮助|首页
传统版本|手机版
飞卢中文网 版权所有rss 标签
本网页需要浏览器支持:javascript脚本和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