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小说网(m.feilu.cc)
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开局就买官 > 章节

第二十七章刘焉上表恢复州牧制

作者:老七

时间过飞快,距离糜竺加入陈战团体,时间过去三年有余,在沈万三、糜竺俩人的强强联合下,陈战的辽东商业很快打通大半个大汉州郡,每年为陈战带来百多万的收入,以此陈战军队进行大整改,行精兵化统称“辽东军”。


查看自身势力


姓名:陈战{武贞}


城市:辽东郡、辽西郡、玄菟郡、乐浪郡{60W}


金钱:黄金192.75W


收入:149.5W


士兵:辽东轻骑=8千、辽东兵=4W、辽东水军1W


消耗:74W{人口1=1、辽东轻骑、1=5,辽东兵、1=2,辽东水军1=2}


属下:李靖、沈万三、王灿、张昭、吕岱、糜芳、糜竺


家族:陈珪、陈登、糜贞


附属:扶余、高句骊、三韩


实力越发强大,陈战心里越发高兴,现在汉帝国,叛乱四起,自己坐镇辽东,蓄积实力,颇有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的味道。


中平五年二月,平静的大汉帝国暗涌流动,黄巾贼余部郭太等于西河郡白波谷打起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旗号起事,宣布要为大贤良师复仇,重立黄天。


然后直接率部攻略太原郡、河东郡等地,袭扰东汉帝国的核心地带,京师震动。


延绵时间很久的第二次黄巾起事开始了。


相较于第一次充满政治意味的颠覆行动,第二次黄巾起事则是纯粹的底层民众借着黄巾军的名声反抗暴政的行动。


比起第一次,第二次才更称得上是起义,第一次则更像是一场阴谋,同样的,没有统一指挥的第二次黄巾起事更像是流寇作战,没有纲领没有行动方案,完全不成气候。


但是这个事情在汉政府内部还是造成了很大的冲击,第一次黄巾起事给皇帝刘宏带来的震动实在是太大了,让他至今为止记忆犹新。


一听黄巾起事,刘宏立刻怀疑是不是又是士族要搞他,要给他点颜色看看,这可算是冤枉了他们了,士族要搞他,要给他点颜色看看,绝对不会只用单纯的一种手段。


但是这种自发的没有控制的起事更加难以应付,他们分散在很多地方,没有统一行动纲领,散兵游勇,四处袭击,给河北诸州郡带来了十分巨大的影响。


不止是郭太一个人,在河北诸山谷中具有巨大威望和能量的张燕也在此时活动起来,他配合郭太的攻势,四处劫掠,甚至往南向雒阳方向渗透,威胁到了汉政府中央的安全。


河北地区有很多山,如太行山脉等等,当初河北黄巾军战败之后,有不少余部没有被抓,而是溃散到了山脉之中躲藏起来,汉军没有往山中追击,因此他们幸存下来了。


他们以张燕为首,不断地吸纳活不下去的逃窜农民和各地的黄巾余部,渐渐催生出了一股极其强大的势力,到了这个时候,居然“聚众百万”。


这个百万的数字多半是掺水的,但是要从东汉末年各地战乱不息,民众多流离失所的角度来看,掺水,也掺不了多少。


在平原活不下去了,就往山里面逃跑,逃到汉政府的官员管理不到的地方去,这也是活不下去的人的一条生路,因此还有“逃户”这样的一个称谓。


汉政府不是没有组织兵力去围剿,但是在山中,汉军精良的装备就没有太大的用处了。


受到地形的限制,占据地形优势的山中黄巾们利用地形优势神出鬼没的打击对地形不熟悉的汉军,设置各种陷阱,将汉军耍得团团转,损失惨重不说,还得不到什么战果。


久而久之,就没有地方汉军愿意去征讨了,周边活不下去的百姓听说了,也前去投奔山中的黄巾们,这个势力也就发展的越来越强。


一朝爆发,让汉政府再度感受到了恐惧。


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之后,因为西边还在平叛,何进也觉得很无奈,只好再度派遣朱儁率领兵马北上,剿灭郭太和张燕诸军。


朱儁领命北上,率军征战十数日,取得的战果很小,军费的消耗却很大。


去年中平四年187年,韩遂杀边章及北宫伯玉、李文侯,拥兵十余万,进军包围陇西。四月,凉州刺史耿鄙率六郡兵讨伐韩遂。陇西太守李相如、酒泉太守黄衍反,与韩遂连和,耿鄙为别驾所杀。


汉阳人王国,自称合众将军,都与韩遂联合,进而包围汉阳,汉阳太守傅燮战死。耿鄙的司马、扶风人马腾,也拥兵反叛,韩遂等共推王国为主,攻掠三辅地区,战事未定,现在黄巾又开始作乱。


天下此起彼伏的动乱让刘宏十分的恼火。


他是不想理这些事情干脆享乐,但是没想到事情,自己找上门来,想不理都不行,他恼火,但是却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他没有办法,但是有想法的人很多。


时间到了三月份,某一天,太常刘焉求见灵帝,给刘宏上了一道奏表。


刘焉为西汉鲁恭王刘馀之后裔,是正宗的宗室子弟。


他年轻时在州郡任职,因为宗室身份而被授予郎中一职,后被推举为贤良方正,被司徒府征辟。


之后历任雒阳县令、冀州刺史、南阳郡太守、宗正、太常等官。


这个时候,刘焉算是宗室里面比较有能力有见识的人。


他先在地方历任职官,又在中央任职,履历十分漂亮,经验很丰富。


因为一路从地方做官做到中央,接触的人多,对汉政府的政治情况很是了解。


除了对汉庭的弊病非常了解之外,刘焉以其敏锐的嗅觉察觉到了一些非常关键的,非常让他感到忧虑的事情,皇帝刘宏的身体好像不太好了。


作为太常,他经常接触刘宏,近些时日,他发现刘宏的身体大不如前了,因为汉帝国烽烟四起,刘宏没办法,只能当做不知道只图饮酒享乐,导致身体一日不如一日。


国家危难之际,天子的身体出了问题,这意味着什么?


刘焉细细的思索一番,得出了一个十分令他感到忧虑的结论。


天子的身体不太好,但是天子的儿子还小,主少国疑,还用说吗?


加上当今天下叛乱此起彼伏,这分明是乱世之兆啊!


于是刘焉决定给刘宏上一道奏表,试试水。


中平五年(188)三月,太常刘焉以天下兵寇不息,上书刘宏,建议改刺史为州牧,以重其职。


“改州刺史为州牧?”


刘宏皱了皱眉头:“君朗,州牧职权甚重,这可不是小事啊,你为何有这样的想法呢?”


刘焉缓缓开口道:“陛下,当今天下贼匪作乱此起彼伏,陛下以为是什么原因?”


“还能有什么原因?!”


刘宏闻言顿时就很生气了,大家心知肚明的,挑白了说,多没面子。


刘焉咳了几声,掩饰了一下自己的尴尬。


“话虽如此,但是陛下,大汉的吏治的确出了很多问题。”


“这个我也知道,但是这种事情哪里有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呢?你所言改州刺史为州牧,又有什么意义呢?”


刘宏盯着刘焉,想从刘焉脸上看出点什么。


“意义就是让陛下选择朝中宗室和亲近之臣,出镇四方,授予临机专断之权,整顿吏治,平息叛乱。”刘焉面不改色心不跳开口道。


之前,州刺史虽然有重权,但是毕竟名义上只是监察之官,遇事不得朝廷任命,行事束手束脚,本该有所作为之时,却错失良机。


那些州刺史也多有贪赃枉法之辈,任命自己的亲信作要紧职位,只知道贪污受贿,事到临头,一个能办事的都没有。”


有想要作为的刺史却因为职权不够,受制于地方,不能给予威慑,无法整顿吏治,吏治败坏,地方政务衰败,流民自然产生。


流民产生,贼匪就出现了,若要改变这一现象,就要从朝廷中选拔宗室和清名重臣出任州牧,给予事权,使之可以整顿地方。”


刘宏皱着眉头思量一二,觉得这话说的也是有道理。


为了不让地方闹事而削弱地方官员的权力,这是大一统国家的国策。


可现在官员不闹事了,地方豪强平民闹事,一波刚平定又一波起,官员权力不足,无法制止,事情越闹越大,到最后还要让中央来擦屁股。


这不是自找麻烦的行为吗?


可是,州牧权力过大,万一,有个好歹?


“君朗,你所说的,我也有所考虑,但是,州牧的职权太大了,怕是会造成尾大不掉之势啊!”刘宏满脸忧虑的看着刘焉,想看看他有什么好办法。


刘宏会这样说,刘焉也早有考虑,想好了应对的说法。


“所以,臣才建议陛下选择宗室之中有名望的人和朝中的清名重臣,宗室子弟自然心向大汉,而清名重臣不爱钱,不爱权,有名望,一心为朝廷办事,这样的人,才是适合做州牧的人。”


刘焉这样一说,刘宏想了想,感觉也对,宗室都是老刘家自己人,肯定是心向大汉,朝廷里那些把名声和羽毛看的比性命更重要的人不敢做出那种大逆不道的事情。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但是刘宏就是有这种自信,不过兹事体大,真的要这样做,还是要慎重的思考才可以。


“此事,让我细细思量一下。”


刘宏给了刘焉一个模棱两可的答复,但是在刘焉看来,这件事情已经十拿九稳了。


他长期伴随这位皇帝,对这位皇帝的某些习惯实在是了解的太多太多了,刘焉在上书建议的同时,还自荐成为交州牧。


在他看来,交州天高皇帝远的,人口稀少,赋税更少,估计皇帝自己也不是很在意,那是大汉最南边最偏僻人口最少的一个州,拿来做实验,也不吃亏,对不对?


其他的都不重要,只要让我可以避祸,就够了,刘焉的算盘打的很响。



  本书来自:wap.faloo.com。.
端午读书!充100赠500点卷
(6月8日到6月10日)[立即抢充] [免费离线听本书(多声优)]

安装:下载飞卢小说App签到赚VIP点!
限时:注册会员赠200点卷,立即抢注!
<<上一页 下一页>>回目录
加入书签打赏书架
《三国开局就买官》书评区:
 收藏本站
充值|书屋|书库|分类|排行
包月|客服|合作|帮助|首页
传统版本|手机版
飞卢中文网 版权所有rss 标签
本网页需要浏览器支持:javascript脚本和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