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小说网(m.feilu.cc)
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地回声 > 章节

第二十四章:屈死的魏延,浩气永驻⑶

作者:六盘山上高峰

然而,诸葛亮以为此计甚险,不如从坦道,先取陇西,再出军祁山。


而兵出祁山,大家都以魏延、吴懿作先锋为宜。


但诸葛亮偏偏让纸上谈兵的马谡统领诸军。


马谡率蜀军驻扎交通枢纽街亭,不听王平等劝阻,将军队驻扎在山上,被魏国名将张颌打得落花流失,狼狈逃窜。


街亭这么重要的地方,诸葛亮不亲自督战,而让一个言过其实的马谡统军,为历史上最臭的战例之一。


街亭失利后,诸葛亮自贬三级,可那又有什么用呢?蜀国厉兵秣马准备的北伐就这样被断送了。


诸葛亮北伐一失败而告终,也使魏明帝曹睿惊醒。


曹睿不失一个政治家,立即把无能的夏侯楙调走,改派曹真镇守关陇,后又由诸葛亮的劲敌司马懿统领魏军抵挡蜀兵。


从此,蜀汉攻取关陇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了,要说魏延“子午奇计”之险,与魏国大将邓艾偷渡阴平之险,不知要差多少倍。但邓艾身边由于没有诸葛亮这样的“天才”干扰,“一意孤行”,终于灭亡蜀国。


魏延久守汉中,也许对子午谷路线及军情早已侦察而成竹在胸。


邓艾却是逼上绝路,“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频于危殆。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


阴平之险后,邓艾率军夺江油,克绵州,袭成都,大获成功。


正是邓艾这步险棋,使蜀汉亡于一旦。诸葛亮一生五次北伐,由于始终采取“十全必克而无虞”的稳打战法,一味追求兵法常规的所谓循序渐进,不仅“未能进咫尺之地”,反而使魏将对其策略了如指掌。


首次北伐失败后,曹真预料诸葛亮必从陈仓出,乃使将军郝昭、王生守陈仓,治其城。(陈仓就是现在的宝鸡市,赫昭城在宝鸡市斗鸡台)。


诸葛亮二次北伐,走的是陈仓道,目标果然是陈仓城。


郝昭只率千余人就挡住蜀军数万,且被郝昭所破。


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出斜谷,屯兵渭水南原,司马懿对众将说:“亮若出武功,依山而东,诚为可忧;若西上五丈原,诸将无事矣。”


诸葛亮的行军战略果然被司马懿猜准,将蜀军大营扎在五丈原。


五丈原是一处拔地五丈的土原,坐南向北。


五丈原东边是斜峪河,西边是麦李河;正北面隔渭河与北岸的魏兵相望,南边直通秦岭,地理位置十分险要。


而在五丈原最前端,诸葛亮派出蜀国最得力的大将魏延固守河提,防止魏军渡河袭击。


足见诸葛亮在用得着魏延时,多他还是信任的。


魏延将军营扎在渭河南岸,随时准备歼灭来犯的魏军。


魏延驻扎过军营的地方后来就叫“魏延城、魏延寨”,现在叫高店、五丈原镇。


诸葛亮兵驻五丈原之后,想和魏军速战速决,但深谋老道的司马懿就是不上他的当,坚壁清野,固守不出。


诸葛亮无计可施,弄了一身女人衣服送到魏营羞辱司马懿。


哪料司马懿“宰相肚里撑得船”,着了女人衣服游走了一圈,气得诸葛亮吐血昏迷,渐渐力不能支,殒落五丈原。


唐朝诗人温庭钧路过五丈原时做过一首诗《过五丈原》:


铁马云雕久绝尘,


柳营高压汉营春。


天清杀气屯关右,


夜半妖星照渭滨。


下国卧龙空寤主,


中原逐鹿不由人。


象床锦帐无言语,


从此谯周是老臣。


无数的事实证明,诸葛亮应变将略,非其所长。


他若当年用魏延“子午奇计”,很有可能制险而胜,三国历史也可能要改写,然历史是不容假设的。


诸葛亮密谋玄计,杨仪乘机陷害魏延,终于酿成蜀汉史上第一大冤案,也是第一大悲剧。


众所周知,杨仪与魏延各持其能,一直不和。


诸葛亮经常调和,以求平衡,最后也想借杨魏矛盾除掉魏延,这就注定,魏延将成为“阳谋”斗不过“阴谋”的牺牲品。


也许是性格决定命运吧,让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诸葛亮病危时,召开秘密军事会议,安排他去世后的退军调度方案。这样重要的会议,只有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参加,把官阶、爵位高的魏延排斥在外。


这是一种极不正常的举作,倘若诸葛亮真是聪明过人,那么这样的蠢事是不会在他生前发生的。


但事情就这么凑巧,这种事情偏偏在诸葛亮健在时发生了,这就说明,诸葛亮早就想除掉魏延,生前未能如愿,死后也要借别人之手除掉魏延。


当时,有诸葛亮主持的军事会议决定:由魏延殿后阻击魏兵,姜维作为副将,杨仪担任退军指挥。


如魏延不服从,军队仍按计行事,这就为杨仪阴谋陷害魏延提供了可乘之机。


诸葛亮去世后,杨仪密不发丧,派费祎去揣度魏延的意向,并抓住魏延个性矜高的致命弱点,用欺诈和激将手段,引蛇出洞,惹得魏延勃然大怒,抢在杨仪撤兵之前,率领所部径南归。


杨仪终于抓住了魏延的疏漏——不做请示,私自调兵南行——便派马岱以叛逆罪追杀之,并诛延三族。


这正是诸葛亮借杨仪之手取魏延之头的策略。


但当时魏延还蒙在鼓中,抢先奏报朝廷,指控杨仪反叛,希望渔轮支持自己代丞相之位,根本没有叛逆之心。


如果反叛蜀汉,当时在五丈原前线就投魏而去,何必要领兵南归,堵截杨仪?


倒是杨仪,后因未得到丞相之位(诸葛亮早已察觉杨仪心胸狭窄,不能为相)后悔没有率兵投魏,并上书诽谤朝廷,终被流放,最后自杀。



  本书由飞卢小说网提供。.
端午读书!充100赠500点卷
(6月8日到6月10日)[立即抢充] [免费离线听本书(多声优)]

安装:下载飞卢小说App签到赚VIP点!
限时:注册会员赠200点卷,立即抢注!
<<上一页 下一页>>回目录
加入书签打赏书架
《大地回声》书评区:
 收藏本站
充值|书屋|书库|分类|排行
包月|客服|合作|帮助|首页
传统版本|手机版
飞卢中文网 版权所有rss 标签
本网页需要浏览器支持:javascript脚本和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