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王珪站到文武百官间参奏的地方时,李二突然有些蛋疼。
李二每天上朝,最为头疼的,不是这些御史台得御史,而是这些混不吝的老杀才,还有几个谏言起来根本不怕事大的铁头娃。
一个王珪,一个萧瑀,一个还没上朝的魏征,最近又新加了一个让他束手无策,欲罢不能的长孙小阴人。
“谏议大夫有何事上奏,尽管说来。”李二头疼的摆摆手。
”臣想请教陛下,长孙御史受陛下开恩,以雉龄初次为官,为殿中侍御史,已极尽恩宠。缘何一夜之隔,寸功未立,就攫升成了御史中丞?”王珪直白的说出了许多人心中的疑惑和不满。
许多大臣也将目光投过来,兴奋的看戏。
他们许多人拼搏了一辈子,也才堪堪做个五品的京官,勉强入朝。
一个毛头小子,如果不是长孙无忌国公的名头,再加上长孙皇后和陛下的这层关系,一个从七品上的殿中侍御史已经非常不错了,更别说堂堂的御史中丞了。
只是长孙钰背后的关系,让他们不敢随便谏言,因为他们还不透其中的关节,不会轻易出手,以免伤人不成反伤己。做了许多年官,明哲保身的道理,他们都是懂的。
也正因如此,才会对比出直臣的可贵。
李二轻叹一声,解释到:“这事是朕之过,朕和长孙御史作了个赌,若他与朕解决了一桩利国利民的大事,朕便赐其个五品官。原本只是戏言,没成想长孙御史真的做到了。朕君无戏言,长孙御史虽立的不是御史之功,然才思敏捷,个性中直,替朕解决了一个重大的难题,此等功劳,升任御史中丞也不为过。”
“既然如此,还请陛下述明长孙御史所立之功,是非曲直自有百官公论,若是长孙御史所立之功足够,陛下破格录取,百官想必也无意见。若是不足,还请陛下为大唐社稷考虑,酌情调任长孙御史的官职。”王珪说的话有理有节,持着玉笏深深作揖。
大有李二不给个合理答复就不直腰的意思。
而这个情景,让一些文臣也出列说到:“臣等附议。“
看到这个场景,李二也有些哑然,青天盐和针对世族的事是能随便说的吗?可当这些人站出来的时候,李二就知道,他要头疼了。一个直臣谏言,不谏言到你接受并行动改变为止,他是不会停的。
这会,他都有些怀念天策上将府了,一群文官武将通力合作,互相帮助,包容,他说了话,一群人不管怎么建议,都是在完善,贯彻他的意志,哪那么多狗屁倒灶的事情。可是现在不行了,他已经是大唐的天子,一国的君王了。
他屁股下坐的是用他两个亲兄弟的头颅和无数尸骨堆砌起来的王座,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区区几个御史的谏言怎么可能让他真的头大。
他现在执掌得是一个国家,也需要许多文臣子武将替他效力,所以这些直臣的谏言他得听,只要言之有物。哪怕原本是李建成的人,他也会把他们变成自己的人,这才是他李二。
不过,这个理由,李二要用什么借口去说呢?
就在李二沉默时,一个穿着绯红官袍,头戴獬豸冠的少年直起了身子,揉揉膝盖,站到了王珪的身旁,举着玉笏作揖说到:“陛下,臣请自辩,顺便参奏王大人一本。”
杠精值+100
王珪听得这话,撇过脑袋深深的看了长孙钰一眼。再次低下头。
李二听见这话,又自然反应般的打个激灵,瞬间瞪直了眼睛立刻说到:“这是朕之过,与你无关,速速给朕回去。”
李二哪敢把长孙钰放出来自辩啊,这小子放在现代就是一个核武器,走哪哪都要爆炸。
大唐刚刚建立几个月,他和李建成一脉分臣子正处在沟通的蜜月期,要是被这小子一整,把李建成一脉原本的代表人物王珪都给整倒了,那其他李建成一脉的官员还不得人人自危?他还收个屁的人用。
长孙钰听得抬起头,撇了一眼李二,又再次躬身说到:“臣长孙钰,有二本参奏。”
杠精值+100
文武百官脑袋一嗡,王珪找事,长孙钰报复一本参奏,他们可以理解。
可他二本要参谁?
皇帝!
长孙钰这小子哪里是升官呀,这分明是胆肥了,皇帝是搬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啊。
百官偷偷撇着龍椅上一脸难堪的皇帝,心中默哀。
本书来自:wap.faloo.com。.
安装:下载飞卢小说App签到赚VIP点!
限时:注册会员赠200点卷,立即抢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