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鹿小说网(m.feilu.cc)
首页 > 武侠仙侠 > 大唐:开局放弃储君争夺 > 章节

第357章 叛徒!二五仔!一个响亮的耳光

作者:星行点灯

“陛下,岭南四位刺史出宫后就就去了王府,陇右刺史郝大人也去了。”


暖阁,卢贵人站在案牍前,为皇帝磨研的同时,听着王德汇报。


眼下这五人,可以说是诸多刺史中,风头最盛,最引人注目的刺史。


他们代表着革新派。


被天下人称之为恪党,而没有任何避讳的,现在更是在述职期间,见过皇帝后,就毫不遮掩,大张旗鼓的去了吴王府。


简直就是嚣张!


卢贵人磨研的动作都不由自主的停顿了片刻。


正在批阅奏折的李世民眼神余光看到后,唇角泛起一抹大有深意的笑容。


头也不抬,随意说道:“朕知道了,让吴王府的人详细记录他们说了些什么。”


“喏!”


王德应了一声,领命离开,临走之际,瞥了眼俏生生站在软塌旁为陛下磨研的卢贵人,唇角动了动,话到嘴边止住,转身离开。


暖阁内只剩二人。


卢贵人看着俯身批阅奏折的这位天可汗,梳理整洁的头发中出现了白发。


这个人手中拎着剑,脚下踩着不知多少尸骨,甚至有同胞兄弟的尸骨,坐上了这九五至尊的位置。


平突厥、灭高句丽、征服西域。


大唐帝国的版图如今大到超远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


开丝路、创新风,改革制度、整理逃籍,天下更是前所未有的繁荣。


用千古一帝评论或许有些夸大,可至少前无古人。


这其中有多少刚才提及的那位吴王的功劳?


李氏这对父子,在士族人的眼中,是一个比隋炀帝杨广更加可恨之人。


当然也更加可怕。


隋炀帝没有做成的事情,被这对父子做成了。


眼前之人的放任,暗中支持,那位吴王把士族人的脸踩在泥土里,一次又一次的摩擦。


不断的一点点蚕食本属于士族的权利。


就在卢贵人心中思索着父辈告诉她,她自己听闻的,入宫看到的种种事情之际。


李世民放下笔,直起身找了个舒服的姿势,随意看着,询问道:“对于吴王与封疆大吏走的这么近,你觉得合不合适?”


“臣妾不敢妄议朝政。”卢贵人面色变了变,连忙微微一福,有些惊慌说道。


李世民摆手,毫不在意说道:“这里只有你我二人,朕像听一听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皇后太喜欢那个混球,有些人太恨他,有些人则是不敢,总之朕听不到一个对那个混球客观的评价。”


卢贵人惊慌的面色这才平静下来,抿了抿嘴,组织语言说道:“这好像并不是吴王一个人与地方刺史结交,秦王也在做、魏王也在做,一种朝廷的常态,并不能因为吴王做,就觉得不合适。”


“只是几位刺史管辖的地域富裕,对比天下太过于耀眼,所以才会让人觉得吴王与几位刺史,很刺眼。”


李世民点了点头,指着隔了一张小桌子旁边的软塌:“坐到那边,慢慢说,朕喜欢听你讲,你的分析给朕耳目一新的感觉。”


“臣妾不敢。”卢贵人再次微微一福:“在家中,家中的长辈曾今说过,什么人坐什么位置。”


“这不仅是礼节,更是一种必须遵守的规则,坐不该做的位置,会让人生出不给有的心思和想法。”


唔……


李世民沉吟颔首,高兴道:“你虽然年轻,却很懂事,你先回去吧,朕今晚去你的寝宫。”


“臣妾谢陛下恩宠!”卢贵人面露高兴喜悦之色,谢恩后,转身离开。


李世民透过窗户看到这位后宫妃嫔在侍女的陪同下离开,脸上随和的笑容渐渐变成冷笑。


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自言自语道:“经过严格的培养和训练,隐藏的很深。”


“最开始的问题,看似不偏不倚,为那个混球辩解,却又要很巧妙的避开不提那个混球,提醒我薛万彻等人治理着天下最富裕的地方,绵里藏针。”


“后面就更有意思了,朕让她做,她却说了一堆的理由,恐怕与她那日看到那混球在我面前没有任何拘束有关系吧。”


“是个聪明女子,可惜她不知道,朕即是君,也是一个父亲,和儿子们相处,朕其实更喜欢那混球的随性。”


“不过卢氏能够培养、训练出这么出色的女子,崔氏呢?”


“朕这个儿媳更是个一顶一的聪明人,似乎他是在帮混球争朕下面这个位子。”


“她是关陇系的一颗棋子,她想要得到什么?仅仅只是望夫成龙?”


“还是说,她隐藏的更深呢?”


“会不会有一天,我们父子开创的盛世,因为一个女人而被反攻倒算,其实最合适给这个混球做王妃的,是一个寒门女子,朕就不用担心,我们父子之后,这大好局面出现反复。”


“三代人,李氏江山需要三代人。”


“三代人之后,士族就再也不会有机会反复了!”


“第三代的培养……”


“王德!”说着,李世民对外面喊了一声。


王德小碎步跑着进来,李世民吩咐道:“给朕准备空白圣旨。”


王德看着皇帝在圣旨上写下的旨意,面色不由大变,他想要不去看,可已经看到了。


不过很快他就释然了。


总之他是要给皇帝陪葬的,这是他王德当初对天发的誓言。


陛下没有避讳他,他又有什么好惊慌失措的。


片刻后李世民放下笔,等待墨迹干的空闲,对王德交代道:“这道圣旨由你替朕保管,你要活得比朕长……”


“陛下……”


“不要说话,听朕把话说完。”李世民打断王德的话:“这道圣旨将来交给李恪那个混球,让他自己看着办。”


“告诉他,李氏江山,我们父子打造的盛世,需要三代人才能真正稳固。”


……


是夜,御书房主仆二人的谈话,在未来很长时间,成为一段秘密。


这道圣旨,也成为了秘密。


东宫。


“有消息传来,薛万彻等人去了吴王府,现在这些恪党都已经不遮掩了,实在是太嚣张了。”李行密冷哼说道:“也不知道,这些人在商议什么?”


宇文节等几位关陇系的刺史也坐在其间。


李承乾听着李行密的牢骚,摇头道:“这一点没什么文章可做,宇文刺史等人不也在本王这里吗?”


“王崇基今夜肯定也去了魏王府,诸位宰辅都在我的东宫,父皇根本不会在意这些,他有十足的自信,只要他坐在那个位置上,没有人能够做成什么不轨之举。”


长孙无忌听闻外甥这段分析评论,不由暗暗点头。


自从不做太子之后,外甥看待问题的角度变了,处事也更加的稳重了。


这是好事!


李承乾紧接着看向宇文节:“宇文大人,你不要有不安或者拘束,本王知道当初你配合李恪在晋阳进行制度完善也是迫不得已的事情。”


“并州系比我们关陇系现在更有实力,他们还牢牢抓着民力这张底牌,如果有什么事情发生,这对我们来说是很危险的,何况现在并州系还有河北。”


“河北倒还没有影响,距离关中较远,翻不起什么大浪。”


“可并州不同。”


“所以在年后,我们会逼着户部尚书李泰进行逃籍整理,你作为并州刺史,一定要牢牢地盯死李泰,不能给他糊弄朝廷的机会。”


“要向用梳子梳头一样,把并州士族隐藏的民力彻底的梳理出来”


宇文节看着李承乾说话之际,作势一抓,心中忍不住哆嗦一下。


他连忙应道:“请秦王放心,臣一定按照秦王的意思,盯紧并州。”


“嗯。”


李承乾对宇文节的表态十分满意,点了点头。


温彦博适时放下手中的茶杯,笑着说道:“接下来我们就议论议论,明日怎么把王崇基这个年轻人捧起来吧,要打并州系一棒子,总是要给个甜头的,要不然今后我们就没法合作了。”


呵呵……


书房内响起了会心笑声。


……


魏王府。


“九十万贯的财税,不错,相较于去年,益州的进步很大。”


“王老,令公子着实是我们士族中的俊杰。”


……


王崇基陪着其父在内的三位宰辅,听着唐俭和卢赤松你一言我一语的称赞,心中不由苦笑。


他觉得,明天过后,恐怕他们父子都要向窦威、窦诞父子已经决裂。


王珪看了眼长子,心中十分满意,嘴上却严肃说道:“你二人不要捧他了,要不然他会找不着南北的。”


“两位世叔,其实益州能够有现在的成就,都是之前的底子打得好,我不过是躺在功劳簿上罢了,这里面,长孙冲的功劳要远比我大。”王崇基客观公正的说道。


他没有提李恪,因为他很清楚,只要提李恪,恐怕这书房内的气氛就会彻底变差。


哼!


卢赤松不由微微冷哼,众人都明白这恨意怨愤从何而来。


父债子偿,长孙冲这回是受长孙无忌牵累了。


卢赤松说道:“贤侄不要妄自菲薄,如果没有你的兢兢业业,底子再好又能够如何,在官场为官,就不能有太多的矜持,是你的功劳,就一定要牢牢的攥在手里。”


“你现在是刺史,只要这种好的风评继续保持几年,将来回朝廷担任要职,未来进入中书省指日可待。”


“听说恪党那些人都去了吴王府,明日述职,说什么都不能让恪党抢了所有的光芒。”


“你作为益州刺史,你就有责任主动为益州争光。”


“要不然,益州人就会对你有怨言的。”


王崇基一副受教谦虚的模样,作揖道:“请世叔放心,小侄一定不会让益州士族对小侄有怨言,对待益州士族的一些要求,小侄也会尽可能的满足他们。”


“好,这才是我们士族年轻一辈杰出的人杰。”卢赤松对于王崇基对待士族人的态度十分满意高兴。


如果有能力的士族年轻一辈都能向王崇基这样。


大家还会被李恪随意的揉捏嘛?


“崇基,今后我们士族的颜面,就要靠你益州这块撑起来了,好好表现。”唐俭起身踱步来到王崇基面前,拍了拍王崇基的肩膀,语重心长说道。


……


吴王府。


“王爷,陇右今年要给你丢脸了,是臣无能。”郝瑷一脸歉疚的站在李恪面前,自责说道:“今年的制度完善,对陇右的影响有些大,查出了一批底层贪赃枉法的胥吏。”


“尽管我们已经极力的安抚了,可还是让行走河西的商贾感到害怕,对河西的繁荣影响比较大。”


薛万彻等人看着郝瑷,又看向李恪。


陇右太繁华了,所以在制度完善过程中,产生的影响要比较明显。


李恪起身踱步来到郝瑷面前,伸手拍了拍郝瑷的肩膀,宽慰道:“我的脸面算什么,最主要是河西经过这一次的整顿得到了什么?”


“短暂的得失没什么大不了的,朝廷现在早没有以前那么紧巴巴了。”


“短暂的镇痛,换来河西今后轻装更快的前行,把河西丝路最大一块弊病解决掉,在我看来任何的损失都值得。”


“不要在乎什么我的脸面,你做事不是为了我的脸面。”


“你们大家也是一样,外人都说我们是恪党,其实我更喜欢群而不党。”


“你们把我的脸面看的太重,就不能摆正态度,你们做事就会首先想到我的,是否会影响你们在地方做事的公正性?”


“至于父皇那边你也不要有负担,我们都清楚,陇右的制度完善,一定会引起镇痛的,父皇有心理准备。”


……


一夜热闹过去。


翌日五更天。


早朝开始。


群臣礼毕后,李世民笑着指了指郝瑷:“郝爱卿,咱们今年还是老传统,从你们陇右开始。”


“这郝瑷,现在是年年回来,年年长脸。”


“郝刺史,你这样很招人恨呐。”


……


与郝瑷相熟的朝官发出善意的笑声和打趣。


朝堂的气氛一下子变得一团和气,气氛格外的融洽。


郝瑷跨列而出,来到殿中央,作揖请罪道:“陛下,臣今年要让陛下失望,臣请陛下治罪。”


“去岁一年,陇右进行了制度完善,牵连查出大量底层胥吏,乃至一些县令、各级官员贪污腐败,河西做了一系列的严惩整治。”


“郝刺史,这些我们都知道,你们的奏折我们看过。”温彦博开口打断郝瑷的话,直入主题询问道:“你还是跟我们说说,制度完善,对河西的影响怎么样?”


众人的面色变得凝重。


郝瑷苦笑答道:“有些大,一年财税统计只有一百四十万贯,交上一年减少了三十万贯。”


“这么多?”


“制度改善,影响怎么会这么大?”


……


群臣的议论声旋即响起。


李世民早知道这个结果了,到并不觉得有什么奇怪。


当然对于损失三十万贯,他也觉得十分心疼。


这可是几乎等于一个差一点州府一年的税赋总和了。


“郝爱卿不必自责,朕有这个心理准备,朝廷也有这个心理准备。”李世民大声说道,压下了朝中的议论声。


郝瑷连忙谢恩:“谢陛下,请陛下放心,河西经过一年的安抚已经稳定了,明年一定可以轻装前行,明年陇右一定交一份好的年终答卷,如果臣办不到,臣就辞去刺史之位!”


许多人听到郝瑷竟然拿官职做赌注,不由眼睛一亮。


“朕喜欢郝爱卿你这份勇气,好!明年只要开始逐步回升就好,朕还需要你帮我好好治理好陇右!”李世民一句话,让朝中别有用心之人的脸上露出遗憾之色。


“岭南呢?你们去岁是整理逃籍和制度改善一同做的,你们的影响有多大?”


李世民看向薛万彻等岭南回来的四位刺史,紧接着点名薛万彻:“薛爱卿你来回答吧,岭南虽然进行了划分,不过这三年内,五府经略使府还在运行。”


众人好奇的看向薛万彻。


“恐怕岭南也不会好太多。”


“能保持住去年的财赋收入就不错了。”


“……”


议论声中,马周等人的唇角不由微微上扬。


薛万彻站出来,大声说道:“启禀陛下,岭南的税赋收入总计一百二十万贯!”


薛万彻声音之大,话音落下,殿内还有回音。


李世民的唇角不由微微上扬。


这也是他有底气敢让郝瑷先行述职的原因。


王珪拧眉道:“薛经略使,为何你岭南同时整理逃籍以及进行制度完善,非但没有影响,赋税收入反而增加,陇右却是翻过来的?”


“王大人,或许这个问题我可以回答。”李恪笑着开口。


所有人瞬间看向李恪。


王珪眼底闪过一抹谨慎之色,作揖道:“请殿下赐教。”


“不敢,就是我这一年对两地比较关注,做过一些对比分析,有些心得罢了。”


“其实王大人的问题并不难解释。”


“陇右发展到现在,基本已经到了一个瓶颈,也就是陇右的潜力几乎被全部挖掘出来了。”


“财税收入也处于一个最高点,加上这些年的发展,制度的不完善,造成了各种各样的漏洞。”


“地方胥吏、官员与商贾牵扯的很深,多年底层胥吏也形成了一张大网,相互交织勾连在一起,现在清查、完善,就会产生强烈的镇痛,赋税下跌是一个必然的事情。”


“岭南的情况特殊,岭南正处于上升阶段,他的财税还没有达到最高点,今年的整顿,造成的损失,远远小于他的增长。”


“而且还有一个更大的因素,岭南是从上到下,主动愿意去进行改变,拥抱改变的。”


“这种情况下,朝廷的消耗就更小。”


“其实说到底,地方制度完善,亦或是整理逃籍,对朝廷引起的损失大小,最主要是看地方的配合程度。”


“只有地方配合,朝廷才可以将损失减到最小。”


“制度先行,只要啃下、约束住了地方的抵触反弹,我们就可以较为顺利的推行逃籍整理了。”


“反过来,如果地方抵触这个问题不能很好的解决,整理逃籍就会迁延耗时下去,对朝廷利益的损害更加大。”


……


王珪越往下听,越是后悔。


经过李恪陇右和岭南的对比,竟然得出一个完善制度先行的结论。


“吴王,到底是完善制度先行,还是整理逃籍先行,不在今天的讨论范围之内。”卢赤松提醒道:“今天最主要还是各地刺史的述职。”


不待李恪说话,卢赤松转身对李世民作揖道:“陛下,接下来应该由益州刺史述职了。”


李世民不由微微皱眉。


“父皇,卢宰辅提醒的对,是儿臣疏忽,偏离了今日大议的主要目的。”李恪连忙认错。


李世民到了嘴边的话咽下去,他有些反感卢赤松。


“王爱卿,你来说说益州这一年的变化吧。”


“是!”


王崇基站出来,大声汇禀道:“启禀陛下,一年内,益州财税总额为九十万贯,益州……”


“比去年增加了二十万贯!”


“益州不容易啊,没有河西丝路和海上丝路的便利性,竟然能取得这样的成就。”


“王刺史政绩斐然,要我说,王刺史今年应当是所有刺史之首!”


……


当王崇基的声音落下瞬间,殿内喜悦热烈的议论声响起。


与适才的郝瑷和薛万彻完全不同的一种气氛。


“陛下,益州刺史王崇基的政绩斐然,他是士族年轻一代中,最杰出的代表性人物。”李行密拱手大声称赞道:“臣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士族杰出年轻人,如韦思谦、裴居道等人像王崇基一样,成为朝廷的中流砥柱的。”


“陛下,士族年轻人中的俊杰还是很多的,王刺史能取得现在的成就,他要感谢陛下的重用,若无陛下的重用,他也没有机会施展才华和抱负。”卢赤松恭维起了皇帝。


可任谁都能听得出卢赤松言外之意在说:只要陛下给士族人机会,士族人一样可以开创出繁荣盛世。


……


王崇基摸了摸袖口中的折子,听着接连不断响起的赞溢声不由苦笑,这些人太着急了,连等他把话说完的机会都不给。


他犹豫一下,一咬牙,从袖口中拿出折子,高高举起,大声说道:“陛下,这是臣回来之际,益州各级官员以及地方士族联名请奏的折子。”


“益州全体受到来自岭南的强烈刺激,不愿看着岭南后来居上超过益州,请求朝廷指导,在益州进行逃籍整理、以及制度完善!”


王崇基忽然发声,本来就让人大吃一惊。


而话的内容,更是让许多人感到天旋地转。


王珪面色瞬间变白,身子猛地摇晃一下,若非唐俭眼疾手快伸手扶住,恐怕会跌倒。


温彦博、李行密、卢赤松等适才极尽赞溢之人的脸色变得瞬间铁青漆黑。


这刹那,安静的朝堂,他们心间啪的一声,好像有个无形的耳光狠狠抽在脸上一般,火辣辣的,心中一股怒火燃烧起来。


他们捧王崇基。


王崇基竟然堂而皇之的背叛了大家!


长孙无忌眼神余光看了眼默默平静站着的李恪:你应该早知道了对吧?


温彦博声音冷硬,激动道:“王刺史,你是怎么说服益州各阶层的,你也给朝廷讲一讲,或许有些经验朝廷能够借鉴。”


王崇基微微转身,恭敬作揖:“温宰辅,不是崇基的功劳,崇基不敢贪天之功。”


“这真的是益州士族主动请求,这联名折子,也经得起调查,下官绝对没有逼迫地方。”


“益州之所以如此,其实下官之前也说了,是受到岭南和陇右的影响,尤其是岭南,当初可比我们益州穷多了,而且我们益州是在岭南之前富裕的。”


“可现在,我们益州却被岭南甩在后面,益州本地的士族,在岭南士族面前抬不起头来,十分不甘,决心要更岭南士族比一比!”


王崇基早在回京的路上就想好了借口。


温彦博听着这番完美的借口,眼神犀利,深深的看了眼王崇基。


叛徒!二五仔!


他才不相信王崇基这些借口!


这只不过是王崇基自己给自己叛变士族找的借口!


这个叛徒还狠狠地抽了大家一个耳光!


他们捧王崇基,不就是想要把王崇基树立成士族年轻一辈的典范吗?


现在好嘛,这个典范直接成了革新的追捧者、拥护者。


简直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要多丢人有多丢人!


李世民心中十分高兴,这王崇基是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惊喜。


他瞥了眼自己的混球儿子,他不相信,长孙冲在益州,益州这么大的事情,长孙冲不告诉这个混球。


“益州各方都是好样的,这份担当丝毫不差岭南!”李世民开口爽朗评价道,高兴不加遮掩的溢于言表。


“益州的请求,朕准了!”


“述职继续!”


……


退朝之后。


王崇基走到其父王珪面前:“父亲……”


哼!


“我没有你这么有能耐的儿子!我们太原王氏庙小容不下你这位刺史大人!”话罢,王珪黑着脸甩手离开。


王崇基默默作揖郑重一拜。


李泰悄悄凑到王崇基身边,宽慰道:“大兄不必介怀,你在益州放手去做,岳父这边我帮你开导,我也是支持革新的,你能这样做,这说明,我们之间是有着共通理想的。”


王崇基哪里不知道,这位是担心他也跑到其皇兄李恪一边。


“多谢王爷,臣一定会再接再厉,臣问心无愧,这非臣只选择,乃益州各方选择。”


……


“辅机,我们今天可真是丢人呐!”外面,温彦博跟在长孙无忌身边,拍着手,压着声音,咬牙切齿道。


长孙无忌努了努嘴,温彦博看去,就看到了李恪的背影,眼神更加阴郁几分:“他怎么就阴魂不散!王崇基,他可是五姓七望,太原王氏的嫡长子啊!”


“怎么也会被他那一套蛊惑!”


这一刻,下朝的朝臣们,许多人都如长孙无忌一般,暗暗看着被一群恪党簇拥着离开的李恪!


……


后宫。


阴氏宫中。


杨如意牵着安乐的的手来到。


“见过姐姐。”


阴氏看到杨如意后连忙行礼。


杨如意看着阴氏,几年不见,阴氏变了很多,不再想以前一样咄咄逼人了。


杨如意扶助阴氏,柔声说道:“恪儿让我来告诉你一声,年关的时候,他会让齐王入宫,到时候你们母子可以团聚。”


阴氏还是第一次知道这个消息,李世民虽然答应李恪让李佑与阴氏见面。


可阴氏对李佑的教育,让李世民充满了厌恶,并没有将这个消息第一时间告诉阴氏。


“姐姐,这是真的吗?我真的可以见到我的佑儿吗?”阴氏激动的眼中蒙上水雾。


杨如意轻轻点头:“你还可以去看看齐王这四年内的成就,恪儿说了,就在年关,齐王要在天下百姓面前,演示他这四年的发现。”


“这四年,齐王还做了很多事情,等你们母子见面后,你可以慢慢让齐王告诉你,现在我告诉你,不如你亲自听齐王讲述,你会更加有自豪感。”


“谢谢,谢谢,替我谢谢吴王……如果有什么能够帮到他的,我愿意做任何事情,偿还他照顾佑儿的这份恩情。”


阴氏泪流满面,感谢李恪至于,喜极而泣。



  本书由飞卢小说网提供。.
端午读书!充100赠500点卷
(6月8日到6月10日)[立即抢充] [免费离线听本书(多声优)]

安装:下载飞卢小说App签到赚VIP点!
限时:注册会员赠200点卷,立即抢注!
<<上一页 下一页>>回目录
加入书签打赏书架
《大唐:开局放弃储君争夺》书评区:
 收藏本站
充值|书屋|书库|分类|排行
包月|客服|合作|帮助|首页
传统版本|手机版
飞卢中文网 版权所有rss 标签
本网页需要浏览器支持:javascript脚本和图片